农村老年人自杀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年2月1日
自杀是全世界第十位的死亡原因,在我国农村自杀率是城市的3-4倍,大约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农村自杀率呈现两个高峰,15-24岁的小高峰,65岁上的自杀率最高。农村老年人自杀问题已经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农村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调查某农村代表性的县,农村居民经济状况小于2000元(年人均纯收入)为差,2000-5000元为中,大于5000元为好。调查自杀,一年内是否有自杀意念(过去一年中是否有自杀是想法),自杀计划(是否考虑过自杀时间,地点,方式,准备遗嘱),自杀准备(是否准备自杀工具),自杀未遂(是否尝试自杀)。抑郁症状是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老年人生活事件量表lese。
结果显示,农村老年人过去一年内的自杀意念发生率22%,自杀计划发生率6%,自杀准备发生率2%,自杀未遂发生率1%。全世界老年人的自杀意念发生率是在1-17%,我国城市老年人自杀意念发生率20%,说明我国农村老年人自杀意念发生率比较高,可能与我国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比较低,社会支持比较少,同时面临赡养,慢性病等问题。美国成年人的一年自杀计划发生率是1-7%,自杀未遂发生率是0.2-2%,美国老年人的自杀未遂发生率比较低,我们需要对农村老年人更多关注。
在有自杀计划的老年人中,72%选择吞食农药方式自杀,14%选择吞食灭鼠药,计划吞食毒物自杀的有88%。研究显示,自杀死亡的农村老年人,大约70%是服毒方式自杀。这些与农村农药容易获得及致死量比较高有关,对于打算自杀的农村老年人来说,采用这种方式,自杀工具获得比较方便并且短时间致命。因此,加强农药等有毒物质管理,禁止剧毒农药使用,降低农村有毒物质的可获得性,能够有效降低农村老年人自杀率。
研究显示,健康状况比较差是农村老年人产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可能与躯体疾病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有关。躯体疾病是老年人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健康状况恶化,导致老年人失能,劳动能力下降或者丧失,社会关系改变有关。慢性病导致抑郁受到广泛关注,老年人出现慢性病以后,引起的痛苦体验,失能同样值得重视,能够作为一种社会心理因素从而影响到老年人自杀行为的产生。在农村老年人比较少去医疗机构就医,许多疾病没有得到明确诊断,对疾病的主观体验和解释也是不同,所以农村老年人健康状况自评更具有可操作性。
研究显示,负性生活事件是老年人产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农村老年人是特殊群体,随着年龄增长,往往经历慢性病,子女离家,经济困难,配偶死亡,住院治疗等一系列生活事件,这些生活事件对他们来说是难免的,对他们的晚年生活产生冲击,如果老年人不能正确处理这些应激,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干预和帮助,使他们正确应对应激事件,有利于缓解负性生活事件对老年人带来的消极影响,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研究显示,农村老年人抑郁是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甚至认为是最危险因素,抑郁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家庭和社会功能,说明预防,识别老年期抑郁是自杀预防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农村的精神卫生资源比较缺乏,老年人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许多老年人患躯体疾病,或者感知觉障碍,对精神疾病缺少了解,来自社会的歧视而不知道或者不愿意主动寻求精神卫生服务,如果能够对农村老年人抑郁症状进行早预防,早识别,早干预,有助于农村老年人自杀行为的发生率下降,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是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