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度

(2012-01-23 13:42:05)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居民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度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2123

   《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要求:广泛宣传,普及大众精神卫生知识,到2005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好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30%,到2010年达到50%。到精神疾病的消极态度会恶化患者整体生活质量,显著增加疾病负担。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歧视和偏见,导致精神病人在工作,就业,家庭,社会交往,经济收入,生活目标,自信心等方面因为社会歧视受得比较大的影响,对精神病患者的消极态度成为对患者进行早期干预和后期康复的障碍。2010年卫生部的《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进行了统一。

   调查内容是,心理健康知识问卷是2010年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精神卫生工作指标调查评估方案问卷,《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核心信息和知识要点》。精神疾病态度问卷。心理健康问卷:1、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组成部分;2、精神疾病就是思想上出问题;3、许多人都可能存在心理问题,都自己可能意识不到;4、精神疾病都是因为受了刺激;5、心理健康的主要内容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情愉快,人际关系融洽,适应能力良好等;6、绝大多数精神疾病是治不好的;7、怀疑有心理问题或者精神疾病就要去找心理医生或者精神科医生看病;8、几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9、精神疾病好心理问题是没有办法预防的;10、即使确诊为严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吃一段时间药就可以了,没有必要长期不间断地服药;11、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我们保持心理健康;12、家族中有精神疾病的人,出现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更大;13、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会影响其学习成绩;14、中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很小;15、有些人的性格不好,比较容易出现心理问题;16、心理压力大,或者遇到重大的事件(如亲人去世),就容易诱发心理问题或者精神障碍;17、你知道/听说过世界精神卫生日吗?18、就知道/听说过世界禁毒日吗?19你知道/听说过世界自杀预防日吗?20、你知道/听说过世界睡眠日吗?

   精神疾病态度问卷:1、大多数人愿意和患过精神疾病的人交朋友;2 大多数人相信,住过精神病院的人和普通人智力差不多;3、大多数人相信,患过精神疾病的人和普通人一样值得信任;4、大多数人相信,完全康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以担任公立学校教师;5、大多数人相信,到精神病院看病是个人失败的保证;6、大多数人不会请患过精神疾病的人看管自己的小孩,即使在过去一段时间他已经完全正常了;7、大多数人不太看好住过精神病院的人;8、大多数单位会聘请一个完全康复的精神病人;9、如果有其他选择,大多数单位不会考虑接受一个精神病人的工作申请,即使他已经完全康复;10、在我所在的社区,大多数人会象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患过精神疾病的人;11、大多数年轻女性不愿意和患精神疾病的约会;12、一旦知道一个人住过精神病院,大多数人就不会把他的意见当真。

    结果显示,上海市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58%,高于中学生;另外调查,学生知晓率36%,老年人15%,医务人员36%,妇幼保健人员42%。广州市居民的知晓率64%,农村为60%。这些与各地对精神卫生工作的不断重视,加强了知识宣传活动,并且达到标准。正确率是55%,说明需要加强精神卫生健康宣传工作。

城市居民知晓率高于农村,教育年限长的高于年短的,说明随着学历的增高,知识面,阅历,信息就增加。教育时间长,环境,学业,社会的应急源增加,使他们更容易受得各种心理生理问题的困扰,而主动获取心理卫生知识的行为增加。城市卫生资源和健康教育资源丰富,城市人口集中,开展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频率高。专业技术人员知晓率高,与平时学习多,接触信息多,知识面广泛有关。研究显示,城市高于农村,教育长高于短的,工人比较低。与文化氛围,社会环境有关。农村生活串门比较多,外来文化冲击比较少,比较纯朴,有同情心。与外界接触少,对社会上精神病人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待遇情况不了解,对精神病知识比较少,可能更容易以平常心对待精神病人,态度比较正面,工人相反。工人生活在城市,防范心理比较强,明天接触的信息量比农村多,对精神病歧视比较了解,受得影响,态度比较负面。教育程度高,包容性比较大,对精神病态度比较正面。他们了解精神病的知识多,就能够充分认识精神病人的社会价值,认为精神病人能够为社会做贡献。研究显示,知识问卷与态度问卷负相关,与国外相反,还是因为国内心理健康宣传,重点是宣传给关心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预防治疗知识,提高公众的知晓率,缺乏对精神疾病预后和精神病人社会工作能力的正确报道,甚至有些媒体为了吸引公众视线,大肆渲染报道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事件,增加了精神病人在社会活动的负面形象。说明我们一方面需要宣传精神卫生知识,不仅需要提高公众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应该通过科普文章,科普节目,使人们对精神病人有正确的认识,适当加强对精神病人社会工作能力的正面报道,改善精神病人在社会活动中形象,减少公众对精神病人的歧视,恐惧,隔离。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蒸馒头过年
后一篇:《俊友》事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