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命意义

(2011-09-26 15:11:19)
标签:

少儿

中国

教养

宋体

生活目标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和生命意义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926

   意义治疗的创始人富兰克尔指出,当今的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家应该关心的问题已经不仅是弗洛伊德认为的性挫折,阿德勒认为的自卑情结,而且更应该关注存在挫折,就是自我不能发现生命的意义。没有生命意义或者找不到存在的理由,将导致的问题有:“星期天精神病”,神经症,自杀等,而拥有生命意义将会提升个体的积极情感。自我超越生命意义可以调节应激条件下的抑郁情绪,一般健康问题和自尊,但是对于焦虑情绪和自我肯定的调节作用不明显。

   Lin发现中国人的生命意义除了来自成就,宗教,人际关系,自我超越外,还来自家庭,自我发展,亲近自然,真实。Callan认为生命意义来自家庭,父母教养方式会在许多方面对青少年产生影响,支持和非拒绝的教养方式下的青少年有更少的抑郁,更少的社会隔离,对自己的生活也更满意。高职生的生命意义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密切。自尊是一种针对于某一特定客体即自我本身的一种积极或者消极的态度。父母的教养方式影响自尊水平,自尊水平会影响生命意义。自尊是父母教养方式影响高职生自杀意念的重要中介因素,学生人格因素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学生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作用。自尊作为人格的核心因素,生命意义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自尊可能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生命意义中起中介作用。

   工具使用生命意义量表pil,分对生命的热诚(评价个人对目前生活的感受),生活目标(评价个人对目标的掌握和实践程度),自主感(评价个人的自主性),逃避(了解个人的积极程度),对未来期待(评价个人对于长远未来的感受)。自尊量表ses,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bmbu,父亲教养方式分: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教养方式分:情感温暖理解,过度干涉,拒绝否认,惩罚严厉。

   研究发现,男生比女生受到更多的父母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保护,而女生比男生更多感受母亲的情感温暖。可能是因为男孩子比较调皮,女孩子比较乖巧,同时父母认为男孩子长大以后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造成的。在家庭方面,城市学生受到母亲过度干涉保护显著多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农村学生好一些,城市学生的母亲可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但是农村学生在生活目标上显著高与城市学生,可能是农村学生的意义意志高于城市学生。农村学生家庭经济可能比较差,父母也不能给于特别多的帮助,需要他们更有担当。

   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对什么意义有影响,父母对孩子采取温暖理解,平等接纳,民主和谐的教养方式,孩子的什么意义感就高,采取专制干涉,拒绝否认,严厉惩罚的教养方式,孩子的什么意义感就比较低。采取温情的教养方式,往往能够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逐渐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认为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有意义的。反之,严厉惩罚,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可能让孩子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焦虑,自卑,被动的不良负性体验,降低孩子的生命意义感。

   研究显示母亲的情感温暖和父亲的情感温暖能够显著预测孩子的生活目标和未来期待。其他研究显示父亲比母亲,比较次要的和更支持性的角色。可能是因为生命意义是一个更加哲学的命题,个体对生命意义的看法将深深影响其人生观,价值观,这样宏大长远的思想不仅只受母亲教养方式影响,同样也受到父亲教养方式影响。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父亲更是被赋予权力,权威等一系列特殊的涵义,父亲对孩子人生观,意义观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自尊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生命热诚,父亲情感温暖与逃避,母亲情感温暖与生活目标,母亲情感温暖与未来期待的关系起中介作用。自尊作为如果中介变量,对学生情感,认知,道德,社会行为重要影响。父亲对孩子采取温暖理解,平等接纳,民主和谐的教养方式,不仅直接提高孩子个人对生活的感受,使孩子对个人的生活更加积极,通过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让孩子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从而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父亲采取冷漠放任的教养方式,孩子长大以后生命意义感不仅低,可能对现实更多地采取逃避的态度,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自尊心,让个体感到自己有价值来提高生命意义感。母亲对孩子采取冷漠放任,不理解的教养方式,孩子的自尊水平降低,低自尊儿童不能积极地承认自己,悦纳自己,认同自己,影响他们对生活目标的掌握,导致他们对生活比较迷茫消极,不能很好确定人生目标。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