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灵丹妙药是不现实的心理咨询预期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预期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年9月14日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心理咨询预期就被认为是影响心理咨询过程的重要因素,来访者的预期主要包括对心理咨询过程,咨询师及他们自身在咨询中角色预期。Ray把预期定义为关于一个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的陈述(如预期咨询师会看起来值得信任)。
心理咨询预期的重要性,咨询预期会对是否选择专业求助者有影响,如果一个人对咨询有负面的认识,就不会在需要时求助心理咨询师;咨询预期与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的投入有关,具有负面认识的来访者往往会过早结束咨询;咨询的有效性会受到咨询预期的影响。咨询师对来访者观念和行为改变的能力也受来访者对咨询师预期的影响,性别,读大学年限,咨询经验都影响咨询预期。如女性对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动机,自我开放程度,责任感有比较高的预期;男性对咨询师的指导,自我表露有比较高预期。大学生的年级越高,对心理咨询的预期越低,有咨询经验的来访者的咨询预期明显受到咨询经验的影响。相似的文化背景的人,有相似的咨询预期。亚洲学生期望咨询师更有指导性,权威性。中国学生对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责任感,动机,开放性方面要求低,对咨询师的具体化,指导,共情共感,关心,专业化要求比较高。中国大学生喜欢本种族咨询师服务,希望咨询师具有比较强的指导性。中国文化背景中,来访者对有指导性,目标为本,快速见效,务实有极大预期。
研究工具是心理咨询预期量表eac-b,分17个分量表:责任感,动机,开放性,吸引力,具体化,即刻性,咨询效果,接纳,真诚,可信赖度,自我表露,宽容性,共情共感,专业化,指导,对峙和关心。心理咨询经验量表,包括直接经验:心理咨询对于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与咨询师相处的感受,对咨询师专业能力的感受,对咨询过程的感受,对咨询环境的感受。间接经验:来自大众媒体及书籍的具有,是否阅读过心理咨询方面书籍或看过有关电视节目。
研究显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预期表现为“个人投入”,“咨询师素质和技能”,存在背景高预期。一方面是他们对咨询持积极态度表现,另一方面存在对心理咨询过程的理想化倾向。大学生对咨询师所寄托的希望远远超过自己在咨询中的投入预期。这些可能与中国学生不大熟悉将咨询作为一种帮助的来源,可能不太想通过专业咨询服务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另外,中国大学的心理咨询一般是老师担任,老师在学生心中是权威,专家角色,学生咨询就有高预期,认为一旦求助心理咨询,解决自己的问题就要靠咨询师(依靠心理非常明显),忽略了自己责任感,开放程度和动机的重要性。
女性来访者比男性来访者更希望咨询师真诚,宽容,可信赖,共情。更希望咨询师具有比较高的咨询技能;在咨询过程中,女性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应比较多的承担责任,具有比较高的责任感,更加希望自己能够在咨询过程中即时获得帮助,并且看重咨询效果。女性对咨询的预期明显高于男性,说明在咨询中女性来访者更加积极,乐观,这些证明女性比男性更意愿求助心理咨询师,女性更意愿在咨询这样一种氛围中表达自己的情绪,倾吐自己的心声。
大学生随着年级增加,咨询预期下降,这些与大学生对大学生活适应程度有关,一年级大学生对咨询预期最乐观和理想化,咨询中更意愿承担责任,更希望咨询师与其分享个人经历,他们对咨询师素质与技能预期明显高于其他高年级。二年级学生对咨询预期最低,可能他们经过一年大学生生活,发现了许多与理想不同的地方,心理产生很大落差,表现一定的失落和悲观情绪,降低了咨询预期。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对心理咨询师的预期更加现实,预期有一定回升。
理论上认为,对心理咨询认识的程度越高,对咨询的预期就越高。但是经过咨询以后,对咨询的预期更加现实。一方面是对咨询有了更加现实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受咨询前过高预期的影响。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预期比较高,可以说明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积极,乐观的期望,这些有助于来访者积极求助心理咨询。另外也存在对心理咨询过与理想化的倾向,这些对咨询产生负面影响,如对咨询不现实的预期使来访者过早结束咨询,过于积极的预期会不利于咨询关系的建立。对个人责任感预期比较高的来访者对咨询师专业化高于来访者个人投入的预期的来访者比较,前者对咨询关系的有效性和合作性的评价更高。针对大学生咨询预期,一要加强心理咨询知识宣传,让大学生科学看待心理咨询,认识到咨询不仅是与咨询师的素质和技能有关,自己在咨询中的投入,尤其是咨询动机,自我开放程度,责任感也是影响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二是在咨询过程中,要关注来访者对个人投入和咨询师素质与技能的预期,引导来访者逐步认识个人努力在解决自身问题中的重要性并客观地看待咨询师的素质和技能;在咨询师培训过程中,应该增加关注来访者预期的内容,探索和研究澄清来访者预期的方法。看咨询实况录像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对来访者个人投入的预期,并且降低对咨询师专业化的尤其。因此,在咨询前为来访者提供一些帮助其客观预期咨询的信息,可以提高来访者在咨询中的责任感,并且改变其对咨询不现实的预期,进而可以减少对咨询的不满程度或者提早结束咨询的几率。
大学生心理咨询预期的年级特点说明在接待前来求助的一、二年级大学生时应该关注对咨询的预期,一方面帮助一年级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咨询树立客观的预期,另一方面调动二年级学生投入咨询的积极性,促进咨询关系的建立。二年级是大学生心理压力最大并且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时期,其对心理咨询比较低的预期影响其求助行为,对他们予以更多关注。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