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天热,“三伏灸”更热!19日是初伏的第一天,传统中医保健疗法“三伏灸”在延城各大医院火爆开场。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南平市第一医院康复科。才出电梯口,就闻到了浓浓的艾条熏烧味。一名路过的护士笑道:“烧了上百根艾条,能不刺鼻嘛?”
“三伏灸”治疗室外走廊站满了等待治疗的市民,治疗室里早已人满为患。张女士是名幼儿教师,多年来腰椎、膝关节疼痛,四肢发热。前两年她就听朋友介绍过“三伏灸”,最近见电视里正在播放相关节目,便来试试看。傅先生患有严重的鼻炎,试过多种治疗方法,均无明显效果。去年做了“三伏灸”感觉不错,今年又准时来医院再做。
据康复科主任杨庆镗介绍,当天上午科室已接待100多位市民。医生、护士齐上阵,因为人手紧张,还借用了其他科室的实习生。而这天,市人民医院针灸科同样也忙得不可开交,全天接待了300多人,比往年翻了一番。
那么,什么是“三伏灸”,为何如此受青睐?
专家分析说,三伏灸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以经络腧穴理论及时间治疗学为基础,采用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及补益肺、脾、肾的药物,选择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在人体的穴位上敷贴药物。它不仅对呼吸系统疾病、虚寒性疾病、“空调病”等有较好疗效,而且对体虚易感冒者和虚寒体质人群有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作用。市人民医院针灸科主任林秋芳说,“三伏灸”治病事半功倍,且老少适宜,被群众誉为无需打针吃药的绿色环保疗法。
据了解,“三伏灸”共分三个疗程,今年的第一疗程即“初伏”,在7月19日—20日进行;第二疗程即“中伏”,为7月29日—30日;第三疗程即“末伏”,在8月18日—19日开展。治疗时,医生先用艾条隔着姜片灸,再用配制的药物贴在特定位置,2—4个小时后撕下即可。
“三伏灸”有奇效,却并不是谁都适合做。医生提醒,孕妇、恶性肿瘤患者、强过敏体质者、发烧等热症、痰黄、咯血患者,严重心肺功能疾病患者,皮肤长有疱、疖、皮肤有破损者以及疾病发作期(如发烧、正在哮喘等)的患者均不适宜。2岁以下的小孩皮肤比较娇嫩,敷贴容易引起感染,也不宜接受敷贴治疗。
题图:南平市人民医院针灸科人满为患
(邱游惠范发强
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