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麻木

(2011-07-02 11:06:18)
标签:

宋体

感情

物质

追求

噪音性耳聋

健康

分类: 人生随想、人生疗法

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麻木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72

   麻木是感觉的下降或缺失,既包括生理性的,如麻痹现代人为什么越来越麻木,也包括心理性的,如麻木不仁,就是对外界反应的不灵敏,我们还是重点讨论心理性的麻木。

   应该这样说,任何一种心理现象或者心理行为,都是有一定存在道理。就象积极心理学描述,一个行为的积极因素。麻木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法,就是刺激产生反应的阈值提高了。一个驻在铁路旁边的人,火车声是一个刺激,时间长了,他就麻木了,不再对火车声产生反应,或者反应轻微。他是一种适应性反应,保护性反应,不然他就不能睡眠,不能生活。就象噪音性耳聋一样,耳聋避免长期受到噪音的刺激。这些,是我们心理的适应性反应,特别是对那些消极的感觉刺激。

   对噪音我们能够产生麻木的反应。那对信息呢,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无时无刻不在,网络,电视,手机,广告,大量的信息使我们感到感觉疲劳,我们感到很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方法就是麻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所以,许多人去旅游,离开网络时,感到一种轻松。如果不能逃跑,那就只能麻木。据说,西方一个现代化城市突然停电,结果大多数市民感到一种幸福,从未体验的。美国金融危机以后,许多人没有钱去娱乐消费,常常在家里,却自己了婚姻的幸福感。

对感觉,对信息的麻木是可以理解的,问题是现代人对感情也越来越麻木。是不是现代人对感情的需要下降了呢?当然不是,就是动物也需要感情。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物质如此,感情也是如此。感情的过分满足和追求,往往对感情产生麻木。现代人谈的恋爱早,异性接触多,性关系随便,表达感情快(感情快餐),一种低质量,大数量的感情生活,容易使人产生无聊、空虚的感觉,最后放弃这样低质量感情的追求,甚至对感情本身也是麻木的。当他们看到经典爱情故事时,他们感到越来越远,因为那些是童话,缺乏了自信心。因为对感情的麻木,就表现对婚姻的麻木,家庭的麻木,人生的麻木。难怪,许多人不结婚,不恋爱,单身的人是越来越多,他们差不多都是感情麻木的人。

没有快乐,没有痛苦,如同僵尸。面对自我,面对精神,麻木是更严重的问题。因为我们处在一个高度物质化了社会,物质的强化,使我们的精神弱化。过分物质满足,表面满足,往往不能解决精神的痛苦。就是说,一个人在物质极大满足以后,常常产生强烈的精神追求,强烈的追求,常常产生强烈的痛苦,促进人去追求精神。就象释迦摩尼一样,过去王子的生活是物质极大满足,精神的痛苦,促使他去追求灵活的超越,他创造了佛教成功了。问题是追求精神是需要勇气,需要智慧,需要引导。迷茫人生中,许多人就迷失了自己。继续沉迷于物质世界,而且这样的物质刺激又需要不断增加刺激量,才能达到同样快感,物质的东西就是吸毒。金钱需要越来越多,满足自己的占有欲,最后成为金钱奴隶。肥胖,大约也是对食品满足的追求强烈吧!性也是一样,婚内和婚外,甚至出现群交、乱性,乃至吸毒刺激,醉生梦死。就象那些明星,他们什么物质都满足了,如果缺少精神世界的真实追求,自我一定是麻木和迷失的,唯一的道路就是毒品。因为他们害怕面对真实的自我,害怕自己呈现清醒,又不知道自我向何处去。那只能麻醉自己,如果说麻木的被动应对现实世界,那麻醉剂就是主动应对人生危机了。

人是需要一定程度的麻木,因为可以学习保护自己。当消极刺激很多,闲言碎语横流,我们又无法逃避时,那就选择麻木,如网络博客上癫人的骂人话,理性选择就是麻木,而不是对骂,不然与这些人一样癫(疯的意思)。许多事情,我们不喜欢做,但是又不能不做时,我们选择了麻木。如领导在上高谈阔论,空洞无物,台下的人最好反应就是麻木。这样的麻木是策略性的,保护性的。使我们的灵魂安静,安宁,放松,怡然。也显示强大的生命力,生存力,管他狂风暴雨,我心自然宁静。

然,我们千万不能选择人生的麻木,精神的麻木。物质是有限的,精神是无限的,如果灵魂死了,那生命就应该结束了,如果不结束,那就是行尸走肉,毫无意义。我们需要承认精神痛苦,我们更需要面对这些痛苦。而不是用麻木,来暂时缓解,暂时回避这样痛苦。而是在痛苦中求索,在黑暗中追求。毕竟这些痛苦信号已经明确告诉你需要为自己灵魂做点什么,如果对这样的信号不理不睬,继续麻木,麻醉自己,那就意味着放弃做人的资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