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自杀的态度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年6月30日
自杀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影响个体自杀行为的发生,群体自杀率高低的因素很多,公众对自杀的态度与自杀行为的关系是热点。因为社会对自杀的态度一方面影响个体面对心理或人际问题时考虑自杀的可能性,另外一方面影响社会愿意投入多大的社会资源去致力于解决自杀问题。了解自杀态度可以有效预防自杀。公众对自杀的态度与文化背景有关,国外量表不能使用,国内量表包括对自杀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另外需要包括公众对预防自杀,自杀行为的自我可控制性,自杀行为对他人的影响,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的看法。
自杀量表的编制,公众对自杀的态度量表,包括对自杀的态度,自杀学知识2部分。10个组成,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的自我不可控制性,对自杀的歧视,对自杀的正性态度,自杀行为可作为影响他人的工具,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的相似程度,对自杀者的歧视,人们对自杀的情感反应,自杀是长期存在还是突发性暂时性因素导致。(最后成为7量表),预防自杀的难度,自杀行为的自我不可控制性,对自杀的歧视,对自杀的正性态度,自杀行为可作为影响他人的工具,自杀问题的社会重要性,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的相似程度。
自杀行为,古来有之,无论是什么社会,什么个体,什么群体,自杀往往被赋予一定的社会,道德或者政治寓意。鉴于自杀行为不是单纯由精神病理性导致,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自杀被看成解决或者摆脱目前困境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被社会认可。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明显不同。学生认为自杀预防难度大,自杀不可以自我控制,更多自杀歧视,认为通过自杀可以改变亲友的行为,认为自杀是重要的社会问题,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相似。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