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韧性

(2011-06-01 08:45:02)
标签:

中国

宋体

韧性

西方文化

东方文化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韧性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61

   在积极心理学的引导下,心理健康领域正在发展一场革命,韧性研究者开始摆脱基于症状的医学模式,转而倡导个体的积极发展。韧性(也称复原力,心理弹性)作为一种帮助人积极适应生活的力量,在个体心理健康中的作用逐渐突出,成为研究热点。

   韧性是个体具有的一些人格特质,能力或社会资源等,这些因素可以使个体处在危机情景中或面临压力事件时,获得积极,良好的适应。Friborg认为韧性包括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家庭和谐度,社会支持和个人组织5因素。青少年韧性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调5因素,前3因素是个人力高阶因素,后2是社会力高阶因素。韧性研究科室20世纪70年代对环境不利儿童的研究。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现在扩大到中老年群体。过去常常认为韧性是一种稳定特质,现在认为韧性同时也是一种类似状态性的,会发展变化的心理品质,可以通过学习和干预来增强。Luthar认为韧性不是静止状态,在生命历程中会不断变化,不同年龄段的生活情景不同。韧性具有文化的根源,不同文化具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历史社会环境,导致人们所面对的灾难和艰难时光不一样。如西方文化韧性受到宗教影响明显,中国文化影响薄弱。

   中国青少年韧性研究包括自信,积极认知,问题解决,社会支持4因素。高的韧性个体确定为充满自信,拥有广泛的社会支持系统,能够积极乐观地看待挫折,在面临困境时,更多采用问题解决方式的人。西方文化的量表中自我效能感因素和东方文化量表的自信因素关系密切。不同的是西方文化追求新奇体验,宗教信仰是韧性重要部分,东方文化下积极认知(对逆境的辩证看法和乐观态度)是韧性重要部分。研究显示女性(主要是情感支持)的社会支持高于男性。男性在解决问题和积极认知方面优于女性。韧性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61岁以上韧性最高。尽管老年人身机能衰退,社会关系不断丧失,但是生活的历练,使他们变得更加成熟,能够更加豁达地看待挫折和磨难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婚外情一段情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