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孔表情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1年1月30日
情绪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现象,有独特的心理过程,也有生理唤醒
,主观体验和外部表现。情绪的研究常常需要采用含有情绪色彩的刺激材料,刺激材料的可控性和通用性对研究刺激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方便研究人员选择适合研究的情绪刺激材料,而且有利于不同实验室和研究人员对情绪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和重复研究。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生所属的情绪与注意研究中心建立了国际情绪图片库,国际情绪声音库,英文情绪词库。面孔表情材料在国际上比较通用的是ekman编制的面孔表情图片等,这些情绪刺激材料库,为情绪和认知的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刺激材料。
然而,情绪的刺激材料具有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引入国外的刺激材料进行本土化或者跨文化的比较的研究,其通用性将受到挑战。中国研究准备建立中国的情感图片系统,中国情感数码声音系统,汉语情感词系统,中国大学生情绪面孔表情图片材料。
面孔表情是情绪的外部表现,是人类情绪活动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是情绪认知研究的重要刺激材料。尽管在一些研究中发现了表情识别的跨文化普遍性,但是更多的研究也发现了表情识别的种族倾向性,即对本种族的人的面孔表情更容易识别。这种种族倾向性在情绪识别中为异族效应。根据ekman的6种基本情绪,愤怒,厌恶,恐惧,悲伤,惊讶,高兴。加上平静表情。
对面孔表情分9级,最弱到最强。对面孔表情的认同率在70%,对高兴表情认同率最高82%,对厌恶和恐惧的认同率在60%以下。另外就是强度是差异性。有情绪类型,认同率,强度三个指标。不同情绪表情图片的认同率是有差异性。高兴是94%,惊讶是88%,悲伤是78%,愤怒是74%,厌恶是67%,恐惧是39%(也许比较少见的原因,人类没有什么经验)。另外就是厌恶的表演比较困难,大部分人容易把厌恶,愤怒,悲伤混淆。平静是对照。身体表情往往是识别恐惧情绪的主要线索,恐惧往往是根据姿势选择的。其他面孔表情如感兴趣,害羞,窘迫,轻蔑也是自我意识的表情。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