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感可能的天生的

(2010-10-10 23:53:06)
标签:

通道

主观幸福感

宋体

积极心理学

进行

杂谈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幸福感可能的天生的

   主观幸福感生成的理论。1、实现论。理论认为幸福就是个体各种紧张压力解除的结果,是人的各种生理、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体验到幸福感。但是研究发现,目标的实现不见得产生幸福感。一个人的需要和目标实现固然重要,但是实现的结果必须与个人或者他人的标准进行比较,比较后的差异性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就是实现的结果必须与自己拥有的,自己最想实现的,别人拥有的进行比较。但是实现论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它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体验的自然相加,形成以后就不变。2、信息加工判断理论。强调认知在主观幸福感形成中的作用,认为幸福感的产生并不完全由外在刺激引起,它是个体的愿望或者已有的经验与外在刺激作用的结果。第一通道:当对目前整体幸福或满意进行判断时,首先与当时的情绪状态,如果总的任务与当前状态一致或者接近,那判断比较容易。第二通道:是一个比较加工过程,一是那些最先想起来的进行比较判断;二是想起来的信息到底是比较标准,还是描述标准,取决于信息本身与个体当前的生活状态有没有关系。3、基因或者人格特质论。认为人的生活情景是暂时的,多变的,往往我们只是关心即时主观幸福感,另外我们需要关心长期的主观幸福感。一是个体在不同时间或者不同地点的各个即时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关系,也就是长期主观幸福感,不是即时主观幸福感的相加。也就是一个人整体上是郁郁寡欢的,即使偶然有强烈的主观幸福感,也不能成为快乐的人。也就是一个人整体快乐,就是偶然不快乐,也不能影响他整体快乐。二是长期主观幸福感的测量问题。研究显示,一个人在工作情况下的平均幸福感与休闲情况下的平均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很高,同样一个人在集体情况和个人情况下的平均生活满意度也是高度相关,非常稳定。就是说人的主观幸福感可能是一个人的先天就具有的主观幸福感基准点。研究显示,一个人收入虽然有高有低,但是长期的平均主观幸福感是稳定的。研究显示,一部分人天生就更能体验幸福,另外的人就更能体验不幸,这些稳定性不受外界影响。就是日常生活,有的人就天生乐观,有的天生悲观。心理学概括说: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和有自尊的人结婚,年轻,健康,受过良好教育,收入比较高,外向,乐观,不烦恼,有宗教信仰,有职业道德,热情适度,性生活满意和多才多艺

《积极心理学》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