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佛教是伟大的心理学

(2010-10-04 18:21:54)
标签:

健康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佛教是伟大的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一、              东方佛教文化与积极心理学。苦难,轮回,因果报应是佛教文化的基本框架。佛教文化的四个基本原理:人的苦难,人的欲望,苦难中的涅槃,摆脱苦难的途径。中国称为:苦,集,灭,道。1、关于苦难的理解。佛教认为世界上一切本性都是苦难,这个世界有许多让人不快乐的事件;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东西是永久的,一切都是会发生变化,不会永久那样幸福和苦难,都是在变化。2、关于人的内心欲望。人类之所以苦难是因为人存在本性弱点,就是欲望,使我们脆弱。一是想得到的欲望,二是想逃避痛苦的欲望。心理学的基本生理需要欲望,自我需要的欲望,社会文化方面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逐步成为我们内心的欲望,而且需要跟上时代步伐,人就非常累了。佛教认为这些苦难来自我们的心理,不要怨天尤人。饥饿产生痛苦,但是不见得是痛苦,因为伊斯兰教的斋戒却感到幸福,道教文化辟谷感到高兴,这些说明人有主体性。3、关于涅槃。涅槃思想的核心是改变我们自己的生活状态,主要是改变心理欲望,减少,缩小,消失,从而摆脱痛苦。事实上,我们许多因为超过了我们的需要,我们往往是为了超过我们需要的欲望受到苦难,减少了欲望,就降低动机,当然这样的控制也是消耗心理能量,如果换一个方法控制,就是认为降低欲望有利于自己,就不需要消耗能量。4、获得涅槃的途径。一是对事物或者事件要正确地理解;二是要一正确的思想,不要有伤害别人的思想,别人出现冒犯行为,不要产生报复心理;三是要有正确的表达方法;四是要有正确的行为,不杀生,非暴力,多做善事;五要正确谋生,工作尽心尽力,不能投机取巧;六要正确努力,克服5个障碍,懒惰,焦虑,疑心,恶意,贪婪;七要小心谨慎多反省,谨慎说,谨慎想,谨慎做;八要经常沉思,冥想。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1-2是人类智慧,3-5是道德规范,6-8是心理训练。有人说佛教是无神论的宗教,也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二、              社会建构主义与积极心理学。建构主义是人类可以对自然事物的构成或者结构进行重新加工,体现现代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也是乐观和自信。人类不是发现了这个世界,而是通过引入这个结构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它。意义不是来自客观世界,也不是来自主观被认知的世界,而是来自社会共同体的一种主动建构。人类不是为了问题而存在,而是为了幸福而生活,这些才是人类永恒的主题。1、人类的积极与消极的意义特征并不是一种本能基础上的天然产生,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建构。人类遇到苦难的必然的,对于这些问题,不同的人因为建构不同信念会采取不同的行为选择。人的行为不仅受到环境影响,还受到内心力量良心,母爱,快乐的本能影响。现代心理学没有解决许多现实问题,却制造出许多问题。如低自尊,压抑感,厌食症,抑郁症,强迫症,中年危机等。我们发现我们面对一个不断增长的疾病链。心理健康专家宣布心理疾病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个真实性通过教育,政策,媒体向社会扩散;我们开始使用这些语言来认识专家,我有一点点抑郁;寻找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对心理健康职业需要的增加;专业人员队伍的不断扩大,描述心理疾病的语言进一步增加。因此,心理健康的研究越是发达,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多。2、人类的积极和消极是人类自身主动寻求的结果。每个人都是自我组织的人,个体的活动的本质是为了适应环境的一种自我表达方式,个体为了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面临挑战,每个人都有一套应对模式,而且保持稳定。这个模式受到:一是日常行为的影响,是一个自我组织的过程,或者积极系统,或者消极系统,每个行为都有积极成分,或者消极成分,只是积极模式中积极行为多于消极行为;二是情感因素的影响,一个人的情感影响行为,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有相应的情感支持;三是符号表征系统,主要是语言的影响,积极心理学表现出的社会建构是温和的社会建构主义,不是激进的社会建构。

《积极心理学》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