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的艺术品
吴剑
2010年9月4日
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艺术品呈现春天的灿烂,但是也有许多现象值得思考。
艺术品市场化,商品化是目前的基本特点。中国人有钱了,有投资意识了,这些是社会的进步。同时中国的投资渠道异常狭窄,股市房市都是不理想,就连绿豆大蒜都成为炒作的对象,艺术品当仁不让成为投资的对象。投资热,收藏热确实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当然也产生了鱼目混珠,弄虚作假,使艺术品市场水很深。大量资金进场,艺术品市场的价格一路走高,老百姓离开艺术品是越来越远。年轻人的学习,甚至子女教育的趋利性行为,学习艺术的人是人山人海,浮躁心理蔓延,恨不得今天学习绘画,明天就能够卖钱。金钱为艺术品注入了活力,金钱与艺术的结合更加紧密。
艺术品是有价值的,也是有价格的。但是大多数人对价格比较关心,对价值比较忽视,我们这里说的是艺术品的精神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看起来懂艺术品的人越来越多,真正懂的有几个呢?因为懂艺术品,绝对不是简单,表面,视觉价值,而是复杂、内在、精神价值。因为大多数缺少文化积累,精神提升,内涵厚度,本是阳春白雪的艺术品,成为那些人的玩物,是有些悲哀。
老百姓需要艺术,喜欢艺术,当然这些艺术品他们能够买得起。但是,便宜的艺术品是越来越少,复制的艺术品是充斥市场。特别是那些中产阶级,既能够收藏一点点,也喜欢欣赏一点点,同时还投资一点点,我们的艺术家却忽视这个人群,而一味追求名家,富翁,大腕。如果什么时候,中国的艺术品顺利进入中产阶级家庭,那才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成熟的时候。
许多人看来,名家作品简单得就是寥寥几笔,简单、朴素得难以形容。好像自己也能够一挥而就,提笔作品。其实不是那么简单,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是本质性区别,西方的绘画是形象,中国的绘画是神似。那个神韵没有数十年的功夫,很难达到,现代人恐怕不意愿这样吃苦。那些阳春白雪的艺术品,名家大作,也就是一个神韵,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难以企及,难以达到。看来,成为中国的艺术家,没有内心世界的高度修养,精神内涵,文化底蕴,人性理解,是不可能的。所以,99.99%的学习艺术的人,不能成才。99.99%的收藏家,投资者,不懂艺术品。这决定了,它就是阳春白雪。
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中国的发展,呈现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有的人喜欢阳春白雪,有的人喜欢下里巴人。喜欢比不喜欢好,喜欢高层次比低层次好,这是一个长期积累提升的过程,我对中国艺术品的未来充满信心,世界的艺术品市场在中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