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群确实存在欺负行为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8月26日
欺负通常被理解为侵犯行为的一种,这种侵犯行为往往是重复进行的,并且由于双方力量的不平等,使得受害者在遭受欺负后,很难为自己进行有效的辩护。20世纪80年代,欺负也把认为是工作场所中成人所经常遇到的问题,西方国家对工作场所欺负的研究蔚然成风。早期研究对工作场所欺负的解释倾向于行为描述,rayner把工作场所的欺负行为分类:对工作的威胁(如轻视其观点),对个人的威胁(戏弄,侮辱,恐吓)。以后的研究从受害者的角度解释欺负,einarsen认为欺负是对一个或者多个个体的重复行为,这种行为是故意的或者无意识的,并且是受害者所不期望的,但是却明显的使受害者感到屈辱和痛苦,涉及工作表现,也会引发形成不愉快的工作环境。
研究显示,工作场所欺负是影响组织健康的重要因素,这些负面行为对员工的身体和心理具有毁灭性打击,包括自杀,失眠,自我怨恨,压力,焦虑,无力,离职在内的问题都是因为员工遭受欺负产生的严重后果。甚至连旁观者都报告了比较高的压力反应和比较低的工作满意度。而且工作场所欺负的发生与组织结构有密切关系,组织的等级制度会成为对欺负者的支持,使欺负这种行为被认可是可以接受的合理行为。医院因为特殊的工作环境,比其他工作环境更为紧张,并且具有更为明显的等级制度,这样的背景3在某种情况上会使欺负更容易被看作是合理行为而被接受。地位比较低的护士在组织中几乎没有任何权利,遭受欺负后无力寻求帮助,地位比较高的护士因为她们的资历和拥有的权利常常对地位比较低的护士进行口头辱骂,而地位比较低的护士也会由于前者的资历和地位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投诉。可见,欺负倘若发生在护士的工作场所中,不仅被欺负的人,就连患者也会成为欺负行为的间接受害者。
研究工具是负性行为问卷naq。中式工作倦怠问卷cmbi。工作满意度问卷。结果显示,护士是欺负行为的高发人群,从事护士职业的人群比其他行业更容易受欺负。研究显示,护士人群确实存在欺负行为。单个欺负行为发生频率不高,但是欺负行为在护士中普遍存在,有的科室比较严重。工作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如分配无法完成的任务,超时工作,不能享受正当的权利如假期,是护士工作场所中欺负行为的主要表现。国外研究显示,超过一半的初中老师在工作中遭受的欺负行为,发生比较高的欺负行为是“隐瞒必要信息影响你的表现”,“被要求做能力水平之下的工作”。可见对工作能力的贬低是工作场所中比较普遍的欺负行为。
护理工作的根本目的的增进和维护人类健康,但其前提条件是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研究显示,还是人群的健康情况不能使人满意,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在很大程度与护士工作场所欺负行为有关。研究显示,欺负行为导致个体具有比较高的工作倦怠水平,比较低的工作满意度和比较低的身心健康水平。医院需要高度重视,有力降低欺负行为的发生率。工作场所的欺负行为,不仅影响护士的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护理质量,破坏医患关系,如国外研究显示,受到欺负的护士可能会对患者实施欺负行为。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护士欺负行为的常见内容:
一、遭受到对自己生活的威胁如超时工作,夜班,令人厌烦的任务;
二、我被命令去做能力水平之下的工作;
三、我的主要职责被取消或被更为琐碎的,令人讨厌的任务取代;
四、我迫于压力而不能享受自己正当的权利(如病假,假日,差旅费用);
五、我的意见或观点被忽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