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洪水
吴剑
2010年7月23日
我的家乡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海之滨,小时候广播里听说那里洪水了,但是从来不知道洪水是什么,因为家乡没有洪水。以后到了山区工作,洪水也是不常常有。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才感到洪水的威力,但是九江市的洪水还是上游来的。到了南平市工作以后,那才真真切切知道了洪水的厉害,特别是今年的614、618洪水。
在家乡小时候的生活是比较安逸的,只是老人家说54年的大洪水,家乡的田里可以行船,那是全国大洪水。家乡河流密布(基本上是人工运河,很直),土地肥沃,以后就没有见过54年的洪水。每年夏天,把长江的水放进来,河里的水再排到大海里去,那稍微带点浑浊的水,还有上游的味道。
每年汛期是家乡最紧张的时候,和山区的抗洪抢险一样。如果持续性暴雨,再加上海了出现大潮,内河的水不能排出去,就可能出现内涝,这还不是最危险的时候。沿海地区最可怕的是天文大潮,非常猛烈。因为家乡的沿海地区都是人工围堤,全部是泥土的(上面全部长着大树)。大潮漫堤,大潮破堤,那就麻烦了。(这里说起家乡沿海的大堤,那就有历史了,许多都是有名字,是名人所建。围垦造田,里面就可以长棉花了。长江带来许多泥沙的水,在家乡沿海地区沉积,所以家乡的面积每年都在增加上万亩,隔上十年左右,大堤就得向大海里重建。所以,据说家乡里的三峡移民最多,大约是因为土地多而肥。)
我的印象中,那个暴雨如注的初秋,马路上成群结队的民工,车辆,带着各种各样的简单工具(几十年前,不象现在都是大型机械化工具,那时就是扁担,箩筐,铁锹等),向海边而去。后来才从别人那里听说破堤了,只是小小的破堤。海水涌进堤内,一小时左右就冲了数十公里,河床深了几米,上面的桥梁全部冲毁。那时缺口不好堵,只能沉了数条大船才堵上了。还好,是在落潮时候,时间不长就退潮了,如果遇到涨潮,那就麻烦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