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师是什么

(2010-04-03 17:03:48)
标签:

教育

励志

纳税人

成功者

学习习惯

中国

杂谈

分类: 幼稚观念、森田疗法

老师是什么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43

   y同学我们经常一起吃饭,聊天,我们是个好朋友,今天他有一篇文章,就迫不及待联系我吃饭聊天。

   经过我们见次聊天,他这些时间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他这样告诉我。因为他感到学习不在是功利主义的需要,所以不那么痛苦,却增加了许多乐趣。因为这样,他的学习习惯也在起作用,每天就是打篮球,做作业,非常有规律。一个事情形成乐趣,形成习惯,坚持起来就不那么困难,特别是学习。

   他的文章也希望我分享,主要是他对教育的看法。过去他一直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深恶痛绝,现在他认为那样的抱怨没有一点点用途,而是开始理性思考。他首先认为,老师是服务者,学生是消费者,因为学生是纳税人,老师的工资是纳税人给的,因此就应该为学生服务。当然,这个观念非常前卫,逻辑上没有问题。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复杂的,除了长辈和晚辈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朋友关系外,还有服务者和消费者的关系,因为教育就是服务业,这些和医院差不多。虽然,学生没有纳税,但是税法规定有收入的都应该纳税,学生如果有收入也是纳税人,他们的父母至少是纳税人,学生至少是潜在纳税人。

   他还认为老师应该启发学生学习,教育学生学习方法。我也是支持,至少他的思想已经深刻了,超越了大多数人,甚至包括那些教书匠。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有不同的层次。最差的老师就是培养考生,给学生答案,这些就是中国目前的教育,结果消灭了学生的创新性,无数个不同的学生都成为一个模样。高明的老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样的老师教育起来就轻松,学生学习起来就乐趣。最优秀的老师是教学生为人处世,性格塑造,理想建立,品质提升,这些是我们中国教育的缺失。

   他最后认为,美国教育是创新性,是因材施教,中国的教育是一个的模式,标准化生产。所以美国才能产生大家,才能发挥每个人的潜能。确实是这样的,中国的教育目前在普及化,大众化阶段,首先还是标准化。但是,对那些优秀的学生,落后的学生就非常不合适。什么才是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他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如果他可以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那就培养他。如果他是优秀的钢琴家,那就培养他。当然这些是容易发现的人才,只要身高,指长就可以了。但是其他的学生呢,有的合适开车,有的合适做饼,而且他们喜欢,那就应该培养他们成为这个行业最好的。因为人是不同的,这是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最基本的现实。不同的人,培养方法都是一样,那一定出问题。

   他过去和我谈话,就对中国的教育制度深恶痛绝,很多抱怨。现在恢复了理性,认为他目前是需要适应社会,无能为力去改变社会。等他到了一定程度,一定地位就可以去改变社会。是啊!一个人首先是需要适应社会,适应环境,不然生存都是困难。在积极适应,全面适应,良好适应的基础上,才能改造社会。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还是适应社会,成长,成功以后,才能改造社会。

   他对南平市323事件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我们中国目前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竞争促进了社会进步,促进了潜能发挥。但是竞争一定是有后果的,必然有失败的人,有成功的人。他一次进行篮球比赛,结果他们胜利了,失败的人还骂他们,其他队员心理郁闷,他却笑了笑,不理他们,因为他们不讲规则,失败本身是挫折,骂人就更失败,这才是根本的失败。就象那些,感情失败本身就是失败,因为感情失败而不能正确应对,甚至去报复别人,报复社会,那就是更失败,彻底的失败。郑民生就是彻底失败者。我们的社会竞争时,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胜利者或者成功者,需要对失败者进行一个安排,就是给他们出路,给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如果赶尽杀绝,或者失败者没有吃饭、住房,他们就会造反,结果社会付出沉重代价,成功者也是不能心安理得。再说成功者,不可能永远成功,我们对待失败者的态度,也意味着我们失败以后,别人对我们的态度,这些需要学习宽容,需要一定制度安排。就是社会需要最低生活保障,对那些残疾人,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另外就是社会竞争需要一定的游戏规则,我们中国人没有规则意识,失败了就愤愤不平,成功了就趾高气扬,这些不是健康的态度。因为失败不是永远失败,成功不是永远成功,别人成功了,失败者不能用愤怒,仇恨去对他们,而是应该继续努力,永不放弃。成功了,也不能炫耀财富,蔑视他人,这样做因为是危险的,是自讨苦吃,也是不道德的。他说,如果一个成功者,有一辆宝马,那就自己到深山老林去开吧,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