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应对人际关系压力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2月22日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现代化程度越高,竞争越激烈,人际关系越复杂,人对环境改变更不容易适应,心理应激问题在人类疾病病因和治疗中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重视。研究显示,人际关系压力占大学生压力来源的54%,43%的学生心理咨询了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因为人际关系自杀者占28%,人际关系压力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应对是个体遭遇生活事件时,对应激事件和自己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评估以后,不断做出认知和行为上的努力。压力应对方式量表作为压力应对的评定标准和介入研究的评价依据,在国外的研究比较盛行。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淡化应对方式训练,增加大学生淡化应对方式使用频度,具有减缓人际关系压力反应的效果。
研究工具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方式量表isi,分3部分,积极应对(指主动与对方改善关系,并为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而付出努力),消极应对(放弃与对方改善关系,甚至采取有可能使关系恩好的做法),淡化应对(暂时把问题搁置,不去介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使问题自然化解或者淡忘消失)。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分2部分,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中国日本大学生人际关系压力应对方式量表比较,中国大学生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日本,消极应对和淡化应对低于日本。原因与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多民族,多文化的特征,造就了中华民族乐观开朗的性格,受这种文化的熏陶,整体来看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压力应对上多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日本是一个国土面积比较小的岛国,单一民族,虽然开放和西方文化传入比较早,但是仍然以其民族的固有文化为特征,日本文化是母系文化,其文化核心是“和”,以忍耐为美德,这种固有文化反映在人际关系压力应对上,多表现为消极和淡化应对。
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生在面对压力时比较多采取针对问题积极主动应付和寻求社会支持的应对方式,而比较少采取逃避和听之任之的应对方式。研究发现,大学生面对压力时采取的只是单一的内在的自我调节方式,外部疏导机制相对比较少使用(所以往往不意愿心理咨询)。
(点评:大学就是人的学问,大学生就应该什么都学习,包括人际交往的学习,应对压力的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取得一个文凭,有个生活饭碗。)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本文上2010年2月24日新浪网首页健康新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