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做好心理测验中的质量控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1月18日
近十年,心理评定方法已经在科研、临床、教育、司法、体育和企业管理等领域广泛应用,出现了“量表热”。确实,由于心理评定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快速,定量描述,结果具有科学性、客观性、数量化,加上经济、快捷的优势。有熟练掌握的人,有不熟练掌握的人,甚至还有对心理评定的实质和内涵缺乏了解的盲目者,急功近利写论文者,为了经济效益的制售者。难免出现管理使用不当,误用滥用现象,影响评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心理评定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采用已编制好的工具(问卷、量表),测量个体的某一心理特征,使之数量化,从而进行描述和客观比较,便于统计分析。其优点:1、简便易行,容易掌握;2、效率高,时间短,特别是团体测验;3、全面性。对心理特征有鉴定和预测功能,作为临床诊断,人才选拔,就业指导的辅助工具,成为心理学研究和实践不可或缺的方法。但是心理评定不是万能的,必须全面准确认识,任何方法有优点,必有缺点。最重要的是心理评定的质量控制问题,即信度(可靠性),效度(真实性)。因为心理评定结果的影响因素太多,太复杂。如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情绪,注意力,配合度。
心理评定受到4个因素的影响,施测者、受测者、环境、评定工具。施测者(1、严格遵守心理测验管理条例和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2、系统培训,熟练掌握,规范操作;3、尊重受测者,善于沟通,取得信任,消除顾虑,如实回答;4、客观公正地评估分析和解释结果,切忌先入为主。)、受测者(1、知情同意,了解意义,理解要求,积极配合,如实回答;2、保持良好状态,情绪稳定,集中注意,有自信心。)、环境(要求安静,减少干扰。)、评定工具(选用得当,使用准确)。
提高量表的质量:1、量表编制和标准化。每个量表都具有独特功能,根据设计思想和理论构想,围绕测量目标确定维度,是高复杂、细致、严谨的工作。自始至终注意标准化问题。样本需要代表性,操作需要统一。量表统计,项目分析,信度效度需要达到心理学要求。当然每个量表不可能完美无缺,这些指标越高越好;2、量表常模。是正常人的平均值,需要总常模,分常模(不同年龄,性别,教育的常模)。引进国外量表,结果需要对比国外常模,自身比较,不同群体比较;3、量表选用。一定选择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编制标准化量表,尽可能选择取样范围广、样本量大、常模新的量表(项目分析的区分度,信度,效度);选用量表需要目标明确,围绕主题,选用得当,选择针对性,敏感性的量表,不是选择量表越多越好;准确理解量表的构建理论、性质、用途等,防止误用;根据筛查或者研究要求选用(单项或者成套,单项简单,方便,省时,省力;简式或者复式,简式方便,省时;单个或者多个,一般流调或者对比实验可以单个,深入研究可以2-3个。)
心理评定的注意事项:1、每个人的心理特征受到多因素影响,所以要注意量化和质性研究结合,不要完全依赖测验结果,要切合实际,要多种方法,全面综合评估,得到客观准确的结果;2、量表选择要准确,不搬抄别人,不重复研究,不缺乏新意,防急功近利,防盲目使用,不误用滥用;3、不要考虑过于简单,轻易自行编制量表,充分认识到其艰巨性复杂性,考虑自身专业基础,心理功底,人力、物力、财力,要实事求是,需要信效度才能使用;自编力量的命名要实事求是,防止夸大。自行编制量表难度大,投入多,要达到广泛使用,同行认可,需要经过实践检验,需要近10年。引进国外成熟量表,进行修订使用,难度小,好接轨,进行跨文化研究。都是量表条目不符合国情,是否合适中国,是否需要本土。国外量表需要修订,经过信效度检验才能使用,如果理解不深,翻译不当,表达不准,就形成结果偏差。目前国内自编量表有限,使用有局限性,主要使用国外量表,但是大多数没有建立国内常模,有的常模已经陈旧,有的样本量小,因此迫切需要引进量表,吸取经验,进行改进。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