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生活质量调查

标签:
五保老人生活质量质量调查家庭养老福利院健康 |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生活质量调查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10年1月12日
生存质量是近年受到人们重视的一种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农村福利院五保老人作为社会上最弱势群体之一,其生活质量值得关注。
工具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包括8个因素:躯体功能、躯体健康功能导致角色受限、躯体疼痛、整体健康感、生命活力、社会功能、角色受限、精神健康。
调查发现,福利院五保老人要么终身未娶、要么丧偶或者离异后未娶。农村男性更容易成为五保老人,感到自己年龄大以后从会去福利院。有人已经不同的养老方式对老人生活质量影响不同,社区养老的老人在心理功能方面优于家庭养老老人,整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家庭养老老人。其他研究显示,男性老人生活质量好于女性,婚姻状况,教育程度也是有影响。本研究未发现影响,在农村大多数是孤寡老人,没有性别不同产生家庭地位差异,进入福利院衣食无忧,生活方面关心,是否有老伴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他们大多数出生在解放前,教育程度没有差别,文盲老人为主。农村五保老人现有娱乐活动、自身价值的体现无需文化基础,几千年沿袭的耕作方式对文化程度要求不高,文化程度对生活质量影响不大。但是居住地对生活质量影响,平原、丘陵地区老人生活质量好于山区。75岁以下老人生活质量好于75岁以上老人,因为农村福利院许多地方经费来源有限,五保老人吃的蔬菜一部分靠他们自给自足,加上工作人员待遇偏低,年龄大的老人缺乏细致照顾,这些与经济水平有关。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