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青少年对未来都是感到渺茫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9-4
随着信息时代的的到来,互联网作为一个吸纳、承载人类生活、生产的大平台,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发展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的使用促进了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满足了青少年学生缓解压力的需求,另一方面,因过度使用了互联网又造成了部分学生痴迷网络游戏和聊天、看新闻等,以致引起学业荒废,情感淡漠,抑郁和孤独感增加,身体素质急剧下降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对一些青少年心身发展的负面影响比较大。有人把互联网给使用者的学习成绩,时间管理,睡眠等带来的消极影响的一种行为模式界定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IU。
用young的网络成瘾10项诊断标准问卷YAT。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问卷PIUS。时间透视简式量表IP。青少年生活事件列表aslec。网瘾成瘾平均网龄41个月,频率是每星期26小时,研究显示家庭月收人在1000-3000元的,高于1000元以下的,说明家庭收入少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容易使用,费用不断下降,服务项目不断增加,社会预期不断加强,网络成瘾人口特征就是消失。研究显示,青少年每星期上网时间与PIU相关,上网时具有扮演动机的网络成瘾青少年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程度显著高于每月扮演动机的青少年,这些与青少年心理生理特征有关。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自我肯定,追求自我实现的欲望,如果人的这些自身体验受到阻碍,被压抑,发生冲突,就会表现出某种心理变态和适应困难,现实生活中欲望不能满足就容易进人网络虚拟的社会环境,从中扮演着现实生活所欠缺的某一种角色,弥补现实中的弱势状态,以满足心理上自我肯定的欲望。可以说扮演动机是青少年对现实生活欲望不满足的体现,是网络成瘾形成的内在因素之一。他们容易网络成瘾,心理动机和上网时间可以作为病理性核互联网使用的预测。
有研究显示,网络成瘾是一种对现实生活中心理应激的反应和应付挫折与压力的手段,以缓解应激带来的情绪紧张和自我挫折感。生活事件(压力)作为心理应激源是PIU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活事件主要是人际关系和不喜欢上学,人际关系可以有效预测,受到父母打骂与网络成瘾是正相关,亲子关系不良是形成网络成瘾的重要诱因,需要加强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建设和适应性训练。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倾向于现在时间定向,未来时间定向不明显。满足于他们当前的情绪发泄,很少关注未来,即使关注未来,也是往往感到前途渺茫,提示培养青少年勇于面对现实困难,减少情绪发泄的现在定向程度,加强未来定向力度,自觉抵制网络的消极诱惑。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