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强心理同样了不得
(2009-08-05 17:17:28)
标签:
弱者同情心医闹强者社会舆论中国杂谈 |
分类: 幼稚观念、森田疗法 |
仇强心理同样了不得
--中国人眼睛里的弱者
吴剑
2009-8-4
同情弱者是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和西方崇尚强者、丛林法则的文化有一点点区别。象孝文化,就是同情老年人的文化,西方就比较少。也许和中国的地理位置有关系,在西方就没有中国这样的广大、一个民族主体的社会形式,而是充分竞争,城堡文化。在安详平和的文化下,容易形成同情弱者的心理。
当然,过分对弱者的同情,不利社会发展,不利竞争力提高,不利持续性的发挥,特别是在现在社会,全球化时代。改造这样的民族性格十分必要,就是一方面需要同情心,另外一方面需要竞争力。特别和西方文化打交道,太善良就容易被人欺负。示弱不见得是个生存方式,而且有可能被淘汰。
弱者和强者是动态的,相互转化的。因为社会在变化,人在变化。但是,人的心理也是变化的。人可能某方面比较强,却另外一方面却比较弱,上帝创造人是平衡的,没有绝对的强和弱。强有强的优点,弱有弱的门道,物极必反,否极泰来。就是象,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因为患者生病,所以往往得到社会同情。如果医生被打被杀,这时,医生就得到社会的同情心。这样的同情心,会影响社会舆论,甚至影响国家政治。
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强调弱者,强调弱者的保护,这样弱者就会利用社会同情者,取得不当利益,医闹就是典型事件。乞丐的职业化,就是一部分利用中国人的同情心,获得不当利益,结果社会信任感下降(医闹和乞丐有些类似)。我们的社会舆论有时需要思考,需要理性,需要成长。总是情绪化地判断弱者,然后一味攻击强者,要强者作出巨大让步,甚至牺牲,即使强者是安分守己,遵纪守法的人。有点杀富济贫,仇强心态。好心往往被社会有的人利用,价值观往往被一部分扭曲。自强不息,也成为罪过。
强也好,弱也吧!我想我们国家的法律规定,人人平等,没有强弱的区别。经济上的差别,健康上的差异,也不是绝对平等能够解决的。不能够用经济水平的差异,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去获得不当利益,来用这样的方法,去弥补经济差异。勤劳,智慧,才是我们社会鼓励富裕的途径。大家渴望的是平等,人格、法律上的平等,这些平等不因为其他因素影响的平等。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