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棍棒教子抑郁症

(2009-08-04 10:37:48)
标签:

教育

抑郁症

棍棒

纪律

父母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棍棒教子抑郁症

--不同家庭互动类型儿童的比较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8-4

   研究认为,家庭互动与儿童的抑郁症状有关,抑郁症儿童的家庭环境多为奖赏、厌恶刺激少、比较散漫、父母常常表现出愤怒和拒绝行为、很少与孩子沟通、很少鼓励孩子。

   研究工具为家庭互动问卷FII,有5个因子父母纪律、支持行为、心理控制、家庭冲突、行为监督。家庭互动类型4类监督组,纪律组,养育组,冲突组。儿童自陈抑郁症状评估7项:不爱吃喜欢的食物,感到非常伤心,无缘无故哭泣,很难做一件事情,感到害怕,睡眠不好,动机缺乏,分3级评价。结果大约50%孩子有这些情况。

   样本平均抑郁症状分为10.3。纪律组和冲突组的儿童抑郁症状总分高于监督组和养育组,积极应对方式则低。纪律组的儿童更可能报告抑郁症,可能更多受到惩罚和得到更少权力。和过去提出低情感,负交流,高控制的家庭儿童更多抑郁症。纪律家庭和独裁家庭差不多。这些父母习惯传统严厉教育,相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小孩子只有耳朵,没有嘴巴”,这些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间接有害的影响。他们认为自己是无能的,不受欢迎的。父母持续负性惩罚和不强调的惩罚与儿童抑郁症发展有关,因此父母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儿童冲突是儿童对父母或者年长者回嘴与同辈孩子打架或者吵架,他们比较多抑郁症。这些儿童对改变这样状况无能为力,充满矛盾和摩擦的环境导致日益增长的心理负担和慢性抑郁症。行为监督组的监督是父母知道和参与子女日常生活的程度,比较少抑郁症。养育组孩子抑郁症最少,父母更多支持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的更多阳性互动,儿童比较少抑郁症。研究显示,比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可能是抑郁症的偏爱风格。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