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作场所的欺负研究

(2009-03-31 17:39:10)
标签:

文化

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工作场所的欺负研究

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

2009-3-31

   工作场所的欺负已经被认为是主要的职业应激源,工作场所欺负也称为员工虐待、情感虐待、聚众滋扰及骚扰。工作场所欺负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为不仅给受害者带来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而且影响了组织绩效。国际劳动组织强调工作场所欺负是一种重要的,日益严重的工作场所暴力。

   欺负是60年代用于动物之间,后来用在儿童这的类似行为,80年代也被认为是工作场所只成人所经常遇到的问题。定义是指向一个或者多个员工的重复的、故意的负性行为,并影响了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绩效。一般认为工作场所欺负具有持续性和频繁性的特征,就是在很长时间内(至少6个月),具有一定发生频率(至少每周1次)的负性行为(如排斥、侮辱等)才被称为欺负,孤立的单个事件或者同事之间偶尔的冲突不能称为欺负。这就是工作场所欺负和暴力的区别,欺负具有持续性,暴力可能的孤立事件。欺负一般是一对一的,聚众滋扰是集体性的。受害者开始因为上级或者同事感到心理压力;然后是重复行为,不断感到压力,心理困扰;再后感到受损伤,情感虐待;最后感到严重被欺负,即使没有行为,也会想起来情景和持续体验。

   个体特征。人格特征:稳定性、独立性、外倾性、责任心的人容易被欺负,不自信、好逃避的人容易被欺负,有嫉妒、敌意的人倾向实施欺负;社会技能:有低社会技能、低的解决其他员工问题的人容易被欺负,强烈表达自信、缺少沟通、缺少协调、避免冲突、为小组努力少的人容易被欺负,沉默的人容易被欺负;资格:资格低的容易被欺负,因为他们的职位低,支持少,自尊低,无力感,容易被高资格的人欺负;

   组织因素。组织文化:如果欺负行为被组织容忍或者忽视,并且作恶者相信他们的行为被接受的话,组织文化将会使欺负行为规范化。如果没有反对欺负的政策,没有对欺负者进行监督和惩罚,可以说组织允许欺负文化,进而滋生欺负行为;领导风格:负性领导风格(权威型、分裂型、放任型)给欺负的滋生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工作环境:工作关系冲突、角色模糊性的工作环境容易产生欺负,工作压力大、竞争性强、缺少支持的环境也容易产生欺负;

   人口因素。性别:女性容易受到男性的欺负,女性比男性容易受到欺负;年龄:年轻的员工受到欺负比年长员工多;职业:服务业或与他人接触量大的职业,欺负比较多。

   欺负行为影响身心健康,恐惧、自尊下降、压抑、焦虑、抑郁、头痛、慢性疲劳、精力下降、注意力下降、过度警觉;欺负形成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抑郁思想、孤独倾向、情绪波动、害怕提及过去、身体紧张等;欺负和自杀,严重被欺负者有的有自杀观念;欺负的涟漪效应,能够影响到目击者以及受害人工作以外的社会关系,产生辞职,影响家庭关系等;欺负对组织影响,产生低工作满意度,因病缺勤,紧张的人际关系等,形成组织消耗,慢性病增加,组织成本增加,创造力下降,影响组织健康。

   摘自《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