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体质知识问答

(2008-10-06 09:34:22)
标签:

养生

健康

湿热体质

气虚

东部地区

分类: 朋友佳作、作品共享

体质知识问答

1、什么是体质?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人。如果用这句话来比喻人体体质,是再形象不过的了。那么,从医学科学的角度表述,什么是体质呢?

  所谓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体质是人类生命活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表现为结构、功能、代谢、对外界刺激反应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以及对某些致病因子和疾病的易感性、疾病传变、转归中的某种倾向性。

了解每个人属于什么类型的体质,并从改善体质着手来维护健康,是当今最富魅力、最具前景的“治未病”新领域,也是中医体质学展示特色和优势的关键所在。

  目前,体质辨识已被广泛应用于亚健康、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体检及个人养生保健,在“治未病”的实践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2、中国人体质有几种?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领导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的研究及其应用》,课题组历时30多年,经过对我国东、西、南、北、中5个地域9省26市进行2万例大样本的研究后发现,中国人体质可分为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阴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和特禀体质9种类型,而且每种体质都有其不同的形体特征、常见表现、心理特点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有特定的发病倾向。调查显示,属于健康的平和体质仅占33%,而其它8种偏颇体质占到了67%,其中居于前四位的则是:气虚体质、湿热体质、阴虚体质和气郁体质。

  研究提示,当代中国人的体质状况受生活方式、社会环境等后天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相应开展针对性的生活行为指导、养生保健和个性化健康管理势在必行。

3、体质与地域是否有关?

  回答是肯定的,中医有“同病异治”、“因人施治、因地制宜”之说,比如一个东北人和一个福建人患同样一种病,但中医处方用药可能不一样。因为,两个人体质不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研究表明,人的体质与他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密切相关,其饮食结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及生存环境等都会影响个体体质。

  我国东部地区湿热体质较多,南部地区湿热体质和血瘀体质较多,西部地区气虚体质、阴虚体质较多,阳虚体质较少,华北地区湿热体质较多,东北地区则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较多。

  气虚体质在西部和东北较多,可能与西部高海拔地区低气压、低氧分压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东北冬季长、春秋气温比较低有关。阴虚体质在西部较多,可能与西部地区多风、干燥、强紫外线辐射等特殊气候环境有关。湿热体质在南部和东部较多,可能与南部和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易酿成湿热,且经济发达,老百姓生活相对富裕,常吃热量大的饮食有关。如果注意了上述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则可避免很多疾病的发生。

4、男女体质有无区别?

  俗话说:“男女有别。”在体质上,男女也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男性代谢旺盛,肺活量大,在血压、基础代谢、能量消耗等方面均高于女性,一旦患病,病情反应要比女性激烈;而女性则免疫功能较强,基础代谢率低,虽体质不如男性,但一般寿命较长。

  研究显示:男性平和体质、痰湿体质、湿热体质明显多于女性;而女性血瘀体质、阳虚体质、气郁体质和阴虚体质则明显多于男性。故男同志平时要少吃羊肉、狗肉、辣椒等辛温燥烈的食物;女同志要少吃寒凉食物,尤其是夏天,切忌贪食生冷而损伤脾胃。日常生活中,女同志应注意适当缓解压力。在用药上,女性用药量一般应比男性轻。

5、体质会随年龄而变化吗?

  体质并非一成不变的,在个体生命的不同阶段,体质是会不断变化的,表现各不相同。

  随着年龄增长,平和体质逐步减少,而气虚体质、阳虚体质、血瘀体质则逐渐增多。中老年人痰湿体质多见,可能与其生活趋于稳定,且总体生活水平提高有关。在年轻人中,阴虚体质、湿热体质、气郁体质多见,可能与年轻人喜欢吃煎炸烧烤等类食物或嗜好烟酒以及生活压力增加有关。

6、职业对体质有何影响?

  不同的职业背景对体质也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气虚体质在无职业者和农业劳动者中多见;阳虚体质在生产运输工人中多见;阴虚体质多见于学生;痰湿体质多见于领导干部;湿热体质多见于学生和商业服务人员,而在农业劳动者中最少;血瘀体质在办事人员中多见;气郁体质在学生和无职业者中最多。

  生活安逸、养尊处优的人,容易形成痰湿体质,平时要注意体育煅炼,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增强心肺功能;从事脑力劳动者,容易形成血瘀体质,要经常进行有助于促进血液运行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太极剑、散步、舞蹈等;从事体力劳动者,易形成气虚体质,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

                                              (余天泰)

亿万众生    九种体质     人各有质     体病相关

体质平和    健康之源     体质偏颇     百病之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