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和错

(2008-06-22 08:38:00)
标签:

心理卫生

教育

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对和错对和错

                 吴剑

                    2008-6-22

   昨天进行的家教报告会上,陈老师拿出一张写有五个数学题目的表,内容大约是:80-30=50;72-33=40;34+41=75;81-7=74;45+55=100。他问大家看到什么,朋友们看到什么呢?看完后告诉我。

   陈老师接受了许多家长的答案,大部分家长回答看到了五条数学题,其中有一条是错的,四条是对的。这样的回答并没有错,但是结果却在心理学上很有意思。

   陈老师解释道,为什么许多家长是先看到1条错的,后看到4条对的,这个思维本身就证明了一个事实。同样的思维也用在孩子身上,总是先看到孩子的错误,然后才能够看到孩子的正确,总是看到一部分的错误,却看不到大部分的正确。许多家长认为,孩子的优点不说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这样的习惯思维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赏识教育是南辕北辙的。赏识教育就应该先看到孩子的正确,后看到孩子的错误,多看孩子的正确,少看孩子的错误。什么是孩子?就是不成熟却在成长的人。我们都是孩子过来的,都有错误,没有错误就不是孩子。我们的父母在孩子小时候,对他的错误是能够容忍的,如果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稍微晚点学习走路,父母绝对不会上前去踢一脚,然后大骂:“老娘就生你这样的软骨病”,因为,父母总是坚信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成长走路。我们在孩子长大后,为什么不能够给孩子期许呢?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部分时候是对孩子“一指禅”的指责,而很少竖起“大拇指”的赏识。因此,他和全体家长一起学习了,由“一指禅”向“大拇指”的动作练习,他大声说:“每天竖“大拇指”6次,孩子就一定能够优秀”。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