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的大爱
——记省派专家,南平市人民医院科技副院长李林
六个多月前,省委组织部决定选派一名胸外科医生到闽北支持工作,他毅然响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经过组织的挑选,他来到了南平市人民医院,为这里肿瘤医疗事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他叫李林,1.78米的个头,皮肤白净,高耸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文质彬彬。他就是福建省肿瘤医院胸外科副主任医师,近二十年前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系的他,长期从事肿瘤外科诊疗工作,现为南平市人民医院科技副院长。
梦想照近现实
福建霞浦县,有一个四代从医的家庭,从太公、爷爷到父亲叔叔均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口碑。李林就出生在这个家庭。
“儿时,夜里总被急促的敲门声吵醒,看到父亲匆忙拎着药箱往外跑,听母亲说,父亲又给人看病去了。”在年幼的李林眼里,医生似乎很辛苦,不分白天黑夜,晴天雨天。
12岁那年,偶然间他看到了第一场手术。“隔着玻璃窗,几位医生在无影灯下手术,抢救一位病人。”那一刹那,这些伟岸的背影深深烙印在他的脑海中,医生是生命的“天使”,崇高而又神圣。
在李林的记忆里,忙着治病的父母很少跟他讲故事,那种“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的催眠曲不曾有过。对他而言,父辈们在茶余饭后讨论的各种病例,是当时最动听的故事。
“故事听多了,就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个讲故事的人。”年幼的李林,逐渐萌生了当医生的念头。1984年,在填志愿书时,他未加思索,写下的全是各地的医科大学。
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在福建医科大学求学的5年,他勤勉有加,多次获得“三好生”称号和奖学金,为日后的从医生涯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家族世代从事中医,你为什么选择西医?”
“中医是祖国医学瑰宝,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有独到的见解,但是对于急症、疑难病症却无所适从。”他说,外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更具挑战性。
当年,在协和医院见习时,他就对外科有着浓厚兴趣,第一次进入手术室看的就是一台”贲门癌”手术,他坚持看到手术结束已是下午2点,而同学们早已下班,主刀医师陈大良主任对他说:你这么喜欢外科,以后就跟我们干吧。
时光如白驹过隙,从初出茅庐的外科医生到如今能用自己的所学为患者解除病痛,李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医者父母心
作为一名胸外科医生。工作十分辛苦,手术时间长,通常手术台上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
胸外科手术大,风险也就大,
这就要求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机敏的应急能力。
一个多月前,李林在南平某医院会诊,为一位72岁,一个月来只能进流质的患者做了“残胃贲门癌切除空肠P袢代胃”手术,手术很顺利。第二天,他在办公室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报告说:“病人呼吸困难,心跳加快,血氧饱和度只剩下70%(正常情况下必须在90%以上)”。根据经验判断,他认为是病人衰弱,无力咳痰以致痰堵在气管里。时间就是生命,他急忙吩咐道:“马上准备气管镜、气管插管、呼吸机……”
而此时的李林已经赶赴在救人的的士上。
赶到医院后,直奔病房,发现病人已神志不清,他用纤维气管镜在最短的时间里从病人的气管里吸出一拇指头大的痰块。看到病人发紫的脸庞逐渐变得红润,血氧饱和度也上升至92%以上,李林整整衣领,悄然离去。
类似这样的情况,李林遇到不计其数。“医者父母心啊。”他说,握在自己手中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耽误不起。
不久前,南平市人民医院内四科收治一名女性患者,外院考虑肾癌给她做了化疗,但家属及患者均未提及。入院后病人反复发热,胸片提示:双肺弥漫性阴影;B超提示:左肾及腹膜后占位;查白细胞明显降低
.到底是肾癌转移到肺还是肺癌转移到肾?
请李医生会诊:经过仔细的追问病史和分析,李医生他认为极可能是:化疗后粒细胞缺乏症引起肺部霉菌感染所致。经过防护、升白、营养支持及抗霉菌治疗,病人得以康复出院。
当医生平时需要积累,才能在诊治的关键时侯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在李林的办公室,记者看到十几本黑皮笔记本,上面记录的是从1995年至今,他所诊治过的病人的详细资料:手术名称、时间、情况、手术的方式、术后病理、病人的联系方式等一应俱全。在这些笔记本里,记录着1000多位病人的资料。李医生说,这些第一手材料很珍贵,便于随访和总结。
为医疗事业,言传身教
“下派的时间只有一年,时间很宝贵,,我希望能够为南平的肿瘤规范化治疗带来一些帮助。”他认为,省城专家有机会下基层服务,为患者服务当然是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
从5月份至今,李林依法在南平市人民医院及其它兄弟医院开展食管胸上段癌三野根治术、肺癌肺叶切除术、肺癌肺叶切除胸主动脉外膜剥除术、胸腹联合切口贲门癌根治术、背部软组织肿瘤扩大切除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等大小手术几十例,院内外会诊病例上百起。
仅仅做几个手术是有限的,李林并不满足于此,他认为,肿瘤规范化治疗的推广、重大手术术前的会诊讨论机制的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亦是他当前工作的重点。
“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李林说,重大手术术前的会诊讨论,制定出规范化治疗方按,,避免了一言谈,风险共担,一方面为患者负责,另一方面也保护了医生。为此他专门设计了相关内容的表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民医院从湖北、江西及全国各地招来了一批年轻人,他们勤奋好学,思想敏锐,求知欲强。作为分管科技的副院长,李林深知,人民医院的未来有赖于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医生。在院领导班子的大力支持下,他率先开讲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新进展”,“食管癌的外科治疗”等学术讲座。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的医生每两周轮番给刚刚走出校门的医师讲课,在开展业务学习的同时,李林从福州买来了“华西医科大学最新版的体格检查DVD示教片”对他们进行培训考核,每周考核六名,历时两个月。
采访中,他透露,他的一个课题:《武夷岩茶与食管癌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得到省委组织部产学研项目的赞助。“来南平这么久,发现南平的食管癌发病率比较低。”他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否与南平人常喝武夷岩茶有关系呢?”
在他看来,这是一个颇有价值的研究项目。一方面能对食管癌的病因预防做一些探索,另一方面能提高武夷岩茶的品牌知名度,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武夷岩茶自南朝有文字记载已来,已有1500年的历史,具有灿烂的文化,但对于健康方面的基础研究却十分欠缺。为此,明天,他将和福建医科大学流行病学教研室的史教授匆忙赶赴武夷山,展开现场调查,他急欲寻找疑问背后的答案,他更希望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医学界乃至闽北的经济都是一个福音。
李林的生活比较单一,看书、写文章成了他工作之余最大的消遣。这些年来,他在省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日前,记者见到他时,他手中拿着一叠卷宗,其中一篇六千字的文章是他几天前完成的,题为:《医学模式的转变,我们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其主旨为:提示人们医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诊疗标准等都应及时更新与时俱进。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动身前往武夷山前,李林医师坦言,肩负的责任重大。握着他那双拯救过不少人生命的手,我们希望它能够续写传奇,也衷心祝福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