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对中医的再思考

(2008-01-16 10:34:48)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健康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我对中医的再思考 

我对中医的再思考

吴剑

2008-1-15

   我参加了福建中医歧黄论坛”,我有些关于中医方面的思考。

一、学术和政策。虽然只讨论学术、不讨论政策。但是不可避免谈起中医政策,因为这个根本问题,在中国什么事情没有政府的支持,就不好办。因为中国是个行政主导的国家,民间活动非常弱。所以难得有这样的论坛性质的民间活动,大部分参加的还是中医院领导。现在纯粹的学术活动少了,学术政治化,官场化是越来越严重。

二、年龄和名声。会议上,大家笑起来的一件事,就是一名名老中医需要修行到60岁,才能够得道。可是这个退休年龄了。中医是越老越香,年轻人只能够靠先进设备才能够取得竞争力。现代人急功近利,心理浮躁是不避免的事情。医学人才成才时间长,中医人才更长时间,和现代思维大有不同了。

三、文化和医学。会议上大家认为闽北文化底蕴深厚,理学大家在南平,宋慈出生在这里。中医是医学,更是文化。能够和文化结合起来的科学,不是很多的。但是文化需要有历史感,需要有继承感,我们的文化在流失,所谓在创新。我想古希腊为什么产生许多哲学家,重要条件就是他们都是有闲阶级,非常有钱,还有佣人,生活优越,才有时间去哲学思考,思考生死问题。中国在经济迅速发展,中产阶级在培养,要等到那时才有真正文化把,有了文化中医才有希望。

四、声音和呐喊。虽然会议提出为中医呐喊,但是声音比较微弱,比较无奈,这是个现实问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没有经济的一切事物都难以生存,谈不上发展。但是呐喊了和没有呐喊有区别,声音大小,效果好差也是有区别的。我知道中央领导个人是喜欢中医的,因为他们都是文化人。但是我们制定政策的人都是西医的,因为他们又是现实人。

五、发展或死亡。会议认为中医到现在是整体发展了。但是这样的话值得怀疑,虽然是医院增加了,人员增加了,但是特色减少了,核心抽去了,也就是形上发展,质上下降。规范的过程实质是去个性的过程,也是消灭的过程,中医文化是否符合现代工业社会标准化的要求,值得思考。

六、 西化与中化。中医学术出现严重西化危险,西医标准看中医,中医医生开西药。象用《圣经》要求《佛经》一样的尴尬,这是不同标准的争论,也是不同的体系的争论。目前许多中医院走上西化的道路,是为了求生存,是政策的使然。医生也是一样的,要谁去奉献有些不现实。硬是把中医药,中西结合分出来,本身就意味着危机。就象设了三八妇女节,其实本身就是对妇女的歧视。中医和西医应该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七、 民族和世界。许多到中国的读书和读研究生外国人,大部分是来学习中医的,中医院的发展是我们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果,它的健康理念、医学思想、确切效果,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尤其被西方医学接受,甚至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府也举办中医,认为合法,外面很热,但是在中国断流。中国的西医发展快,但是仍然和西方没有竞争力。中国的西医借助中医得到发展,但是现在却不需要中医这个奶娘了。

八、西药和中药。在国外,中医是不能够用西药。在国内中医最怕就是不能够开西药了!中国病房都是中加西。中医中开中医就要喝西北风,开西药的都有回扣,经济利益的驱使,作为普通的中医有什么办法。

九、中医是科学?科学是客观的,可认识的,有规律性,能够指导实践并且得到实践证明的。中医是整体的辩证医学,有的说传统科学,有的说是实践科学。但是我从更高层次看,科学的东西不见得科学,科学才发展200年,人类认识自己不见得只有科学一个手段,还有非科学手段,如宗教和中医。为什么要拿科学的标准要求中医呢?为什么要实行科学主义呢?

十、学术和生命。一门科学是否有生命力看它的学术,学术就是认真客观规律,中医应该已经达到,所以它有生命力,可以有自己的活动规律。中国人2000年前就在探讨这样的规律性,并且形成了中医体系,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素质,中医本身内容非常丰富,许多思想非常先进。但是,现代中国是中医学术已经呈现危机。出现西化、简化、低化、退化的情况。治疗范围是越来越小,方法使用越来越低。

十一、 奉献和回报。中药药把“简便廉验”贡献给社会,但是没有得到社会相应的经济效益。虽然社会效益很好,但是经济效益很差,这不符合劳取报酬的原则。我们过去都希望人去奉献,要中医奉献社会,现在看来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在新形势下,既要奉献,也要回报。

十二、动物和人类。现在医学进行许多科学实验是建立了动物模型,但是中医这样进行就有新勉强了。动物虽然有心理学,但是和人有根本的区别,中医是从人上总结的经验,西医是从动物总结的经验。我们人类虽然也是动物,但是肯定高于动物。

十三、 唯一和多元。中医的形成,和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有关系。过去我们认为中医西医结合不是唯一的研究道路,现在看来应该是多元道路。根据传统中医理论,现代科学方法促进中医发展和学术是现实的选择。中医同样可以用设备,仪器进行研究,这只是手段而已。

十四、 疗效和使命。中医的灵魂在疗效,中医的发展需要开放,中医就是三个指头和一个枕头的认识是错误的。盘点总结50年中医可以治疗病种,是个有益思考。中医的生命力之根在学术,学术之本是临床,提高疗效是中医发展的关键。小病和吃饭。不轻视小病,有效果就能够看病,有本事才能够吃饭。过硬本领,就是看好一个小病,就有经济效益,医生疗效就是硬道理。医生要选择自己的立脚点,自己的好位置。深入研究1-2个病,为自己终身服务。其实世界上的人类就那么几千个疾病,能够比别人看一种病的水平高一点点,就是个好医生了。

十五、实践和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实践是唯一标准。“读书三年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天下无方可用”。中医是经验科学,需要的就是实践。但是要想提高需要理论,需要思考,需要突破。不然中医和大熊猫,和京戏差不多的结果。

十六、医生和专家。多读书,广学长,善体悟,常总结,巧思辩。老专家为中医奔走呐喊,年轻医生真学真干,中医复兴一定指日可待。

十七、效果的争论。西医认为慢性胃炎需要胃镜表现才能够确认,中医认为相互舌相脉相才可认可。事实上看,即使这些都有改善,但是病人仍然有适感,我到认为胃炎大多数是心身疾病,如果生活方式改变,性格进行完善,生活事件消失,人生态度积极,大多数胃炎的状况就改善了。我认为,与其说中医治疗的效果好,名中医的效果好,到不如说他们和病人沟通时间长,名医和病人关系好,这些心理作用解决的。也属于心理咨询吧!中医不是治疗疾病,核心是治疗人,中医最以人为本。

十八、舞台和明星。中医是医院的舞台,热闹不热闹,关键看有没有明星,有的明星是自己捧是,有的请个明星,有的本是明星,这样才有希望。其实,世界、社会、医院、人生、中医就是舞台,我们都是演员,能否成功靠自己。

 (原创文章,欢迎转载!版权所有,请注出处!作者:吴剑;心理时空的BLOG网址:http://blog.sina.com.cn/xlsk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