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福建“歧黄论坛”第五期(南平站)侧记

(2008-01-15 09:44:33)
标签:

我记录

城市印象

健康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福建“歧黄论坛”第五期(南平站)侧记

南平市中医药学会

2008年1月14日

 

   2008年1月13日上午,在南平市人民医院九楼会议室召开福建“歧黄论坛”第五期(南平站)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扬春波(全国名老中医,脾胃病专家,主任医师、教授)、陈扬荣(福建中医学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吴宽裕(副院长,主任医师、副教授)、林颖(省中医学会的秘书长)、黄恒青(主任医师)、林平(科主任、主任医师)、黄文荣(科主任,主任医师)。参加会议的还有南平各市、县中医院院长、副院长、部分中医药专家和自愿要求参会的热心中医药事业的专业人员,还有在院学习的研究生等40余人,卫生局蔡副局长,医政科扬科长也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吴宽裕会长主持。

   这是第五期“歧黄论坛”,由中医大家扬老发起和倡导,成为论坛坛主。以宏扬中医理论,探讨发展道路,丰富民间活动为宗旨。自发性的论坛得到业内人员的大力支持,而且一期比一期好。前面已经在福州二院,第二医院,泉州医院等医院举办,是不定期举办。第五期应邀来南平,和南平市中医学会、南平市人民医院联办。其目的是共同为中医呐喊和呼吁,探讨下一步做好中医事业,特别是中医学术活动和生存道路。基本宗旨是不进行政策探讨,只探讨学术。

   杨春波主任就中医现态作了主题发言,中医药事业的核心是学术。扬老作为坛主作了主题发言,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并引发讨论。

   关于中医本质思考。中医是发展了,还是衰死亡了。中医到现在应该是整体发展了。一是对现在疾病的中医认识和治疗在过去是没有的,如对非典,中医在面对这些在积极应对;二是现在有许多中医在发展,在规范,积极向全世界传播;三是中医学术出现严重西化危险,中西医结合不是唯一的发展道路,用西医标准看中医,就象用《圣经》要求《佛经》一样的尴尬。

   讨论中医走向世界。中医药的发展是我们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果,它的健康理念、医学思想、确切效果,引起许多国家的注意,尤其被西方医学接受,他们来中国学习中医的,形成热潮。甚至部分西方国家的政府也举办中医,承认合法,成为新的医学模式。

   重视中医学术研究。中医思想是先进的医学思想,符合现代医学的从单一医学模式,向医学、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现在的医疗方法已经不能够解决当代医学问题,人的疾病谱问题。中医是整体和辩证认识健康问题,这是中医科学的特点和优势。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未病先防,二已病防变,三病在防复(复发)。中医理论提高了中华民族的素质,中医本身内容丰富,思想先进,受到中央领导的注意。目前中医学术出现西化、简化、低化、退化的情况。治疗范围是越来越小,方法使用越来越低,目前国家开始重视。一是认真继承,其实中医治疗方法许多,不是简单的中医汤药;二是努力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实践是唯一标准,“读书三年天下无病可治,治病三年天下无方可用”。个案经验总结也可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治疗经验和点滴进行总结,这样点水成河;三是加强科研,进行科学研究,掌握规律,能够创新。

   关注生存促进发展。中医生存存在问题,中医学生西不西,中不中。中医队伍没有自信心。政府没有真正扶持中医。中医院没有自己的特色。中药品把“简便廉验”贡献给社会,但是没有得到社会相应的经济效益。目前办医院困难,中医院更加困难,除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医院还必须有自己的中医学术内涵。中医基层,一保住饭碗,二是守住基地,三是寻找特色,四要谋求发展。

   中医未来充满信心。一要坚定信念,培养打造千万铁杆中医,就是过去的革命年代医院。勇为中医献身,才有希望。二要造就一大批优秀的临床医生,想做优秀临床医生,(一)多读书,读书读经典名著医案,医案是实践经验,甚至超过读书的效果;读书需要思,学而不思则罔,国家中医管理局认为读经典,跟名师,做临床,收获非常大。(二)广学长,吸各家之长,有成就都这样的。(三)勤实际,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一个医生,年参医相诊1000例以上一定有有收获;(四)善体悟,中医不仅是医学,也是文化,是文化和科学的统一,体现东方文化的底蕴和思维,需要悟性努力,不同西方的医学,有自己的特点。有体悟,才能够上升。(五)常总结,小到一天,大到一年半年。应该整理,有经验,有教训,都是有好处的。(六)巧思辩,更应该答辩,许多疾病都变化了,知常答辩,用变通的办法进行应对。才能够帮助临床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惠泽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