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养医?
--医院绝对不是需要哪个养的“小老婆”!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7-11-24
自从医改以来,以药养医一直是被斥责为导致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都恨不得一去了之。但是细想起来,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医要不要养?二是靠什么和谁养?三是这个养字对吗?四是医院要养到什么程度?
我个人作为医务工作者,一名医院管理者,我当然不同意这个“养”字。一个“养”字,就有点让人们联想起来,现在被人养的二奶等好逸恶劳的人。当然,养医不见得是养医务人员,养医可能是养医疗机构,甚至是养医疗行业,但是医疗的主要成本还是医务人员。但是,医疗机构作为一个组织,一定是有存在价值,一定有其社会使命,我们过去在传统经济条件下,都认为服务产业都是被别人养着的,不产生社会价值,甚至还产生社会消耗,这是个错误的认识。我们都知道,生产力包括社会再生产,人类再生产。人类自己的再生产包括人口生产,人口自身的生产,包括素质提高,健康促进,而且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健康事业是越来越重要。它的存在,不是那个政策,那个群体养的,是医疗行业通过自身的劳动,为社会创造价值,是个崇高的事业,那么得到社会的回报是应该的,当然的。医疗行业绝对不是那个的小老婆,要别人养!
当然,大多数思维清晰的,都知道养医实际是医疗行业的筹资措施。这样我们就需要回答医疗行业要不要“养”(需要不需要钱!还是用养字通俗吧)。任何一个组织,一个机构要存在生存,要完成自己使命,都必须有经济为保证,哪怕是慈善组织,公益组织,黑社会组织,这些就包括人员经费和活动经费。我绝对不相信一家医院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情况下,长期免费服务和亏损服务,是个正确的道路选择,这是慢性自杀,是和自身使命的相悖。看来医院确实需要“养”,如果不“养”,健康使命就不能够完成。
目前医院的经费来源有三,医疗收入、药品差价、政府拨款。我们应该看到,政府拨款中养的成份浓些,在政府财务紧张的过去,政府就用药品翅价的政策来代替拨款,就是换个方式养,也就是只给政策,不给经费。如果我们计算,医院的相对成本是额定的,合理的,如果医院的经费来源的渠道和金额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医院生存和发展。如果不以药养医,在药品利润在医院总经费中占不小比例的现在,就必然提出需要增加经费渠道,需要增加医疗收入和政府拨款的水平。如果不增加渠道,又不提高水平的话,医院无疑要陷入困境。医务人员自然就流失,因为树倒了!
看来,医院确实需要养,关键是怎么样养了!既然医院是政府公益为主导,那么政府就应该行使养的主要责任,我们看到中央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健康事业的投入不断增加,当然是个利好信息。医疗投资主要是在公共卫生,基本医疗,需方病人,这是很好养的方式,公共卫生在医院没有经济效益,但是整体个社会收益,成本下降,基本医疗机构和费用的安排,使全民购买能力加强,提供需方,是给病人权利,也给医院压力,是容易看得清楚的制度安排。比较困难的是,医院的收入结构安排,按照医疗高风险,高压力,高科技的实际,医疗收入和医生收入应该有个比较大的提高,药品差价的收入占医院收入的一定水平,但是要想降低费用,大幅度压缩流通成本非常有必要,如果这两项经费对医院仍然有困难,政府拨款是个灵活的补充。医疗行业的整体经济水平,具体到医务人员的具体收入水平,计算起来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医院的医务分配取决于不同要素,那么医疗行业和社会其他行业比较,也一定有个分配要素,和受教育程度,职业风险,工作难度,劳动强度等有关系。我想既然健康价值日益提高,从事健康事业的人员收入应该比较高,这才是比较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