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制剂不按照市场规律办,肯定要死亡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7-8-16
尊敬的南平市人民医院吴总:
一直以来,医院制剂以疗效好、价格低廉,而受到广大患者青睐。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药品(包括医院制剂)注册、审批、生产门槛,而同时医院制剂审批等的交易成本(寻租成本)也相应降低了(医院也就不用犯愁没钱买批文了),这对医院制剂来说或许是一个机遇。许多医院较好的制剂品种也有了推广的可能,因此,我们想通过这个文章提醒医院走“制剂走产业化”的路子。其中涉及到一些问题,想请吴总予以解答,非常感谢!
一、请问,南平市人民医院有无相关疗效较好、且价格低廉的自制药(医院制剂)?并提供相关临床数据:如某品种,对什么病有较好的疗效,对多大比例的患者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有几个不良反应等等,多少某某患者指名要求用此药等等。
二、制剂管理标准的提高,对整体医院制剂业的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规范医院制剂的生产,对一些本身资金基础薄弱的医院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医院的苦衷是什么?
四、医院制剂该往何处去?才能既不违反法律法规,又能保持优良品种不失传?
五、据了解,区域性的制剂中心在国外很普遍,在国内是否值得借鉴或能否借鉴?
六、据了解,很多医院制剂最后发展成市场上的畅销药,很多大药厂都是在以前医院制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请问,这中间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
七、据了解,医院制剂成本较高,而利润较低。您认为,如何搞活医院制剂车间(制剂厂),在医院制剂融资、推广方面,您有什么心得?
希望吴总能在两天内尽快回复,非常感谢!
《中国卫生产业》编辑部:林坤
如果制剂不按照市场规律办,肯定要死亡
你好!
感谢对南平市人民医院的关心!我尽可能回答你的问题!
我院的制剂产品的名单已经发给你了,请收。制剂的效果和医院的专科建设有密切关系,我院的妇产科的不孕不育症治疗效果非常好,肛肠科非常有影响,他们的制剂的使用就非常多,效果明显,这是相互促进的过程。
制剂的管理标准提高,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重视健康的要求。现在全国各行业的标准在提高,如食品,如汽车。但是,标准的提高虽然有好处,制剂产品需要经济效益,标准提高需要发成本,目前这些成本都需要医院来消化,非常困难。南平市所有有的医院制剂室都已经死亡或者接近死亡,只有我们医院还能够存在,不容易啊。因为在市场经济中,没有经济效益的东西必然被市场淘汰,如北京许多医院关了中药房,国家需要想想。药品行业的GMP论证,使许多企业生存困难。而且目前制剂生产的成本还在增加,如原材料去年增加了29%,但是销售价格没有上涨,一边是高度市场化,一边是标准的提高,另外销售价格严格控制,这是个简单的道理,制剂生存危险。
因此,规范制剂生产,这对许多资金有问题的医院,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制剂,许多医院就是这样做的。医院没有制剂一样可以生存,不需要什么特色,也没有必要为中国的中医事业牺牲自己,但是,这样的话,医院就没有特色,中医就危险了,许多医院有许多好的制剂,传统方法,就是死亡和失传,而且是永远的,不可弥补的。
医院制剂的发展,既要有依法管理,又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也需要政策上的灵活和有效。核心是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就和目前的医院管理和经营,没有把医院作为一个经济体去看,不给医院补贴,不让医院增收,又要医院消化成本,这是极不合理的事情。制剂生存和发展有着自身规律,更重要的是有市场规律,没有经济效益的事情注定是要死亡的。
区域性的制剂中心是可以的,我们也愿意把我们医院的制剂室成为全市的制剂中心,这样可以减少成本,扩大规模,维持生存。但是,地方市场意识不强,各个医院画地为牢,政策上的许多限制等,需要改进。我们准备和其他医院有制剂号,有一定的市场的医院,进行探索性的合作。
制剂成为药厂是非常正常的,我们医院的个别优秀的制剂,就成为某药厂的药品。因为药厂肯定有市场经济意识,研究新药的途径有许多,化学研究成本非常高,从现在制剂中寻找机会非常好,就是国外药厂也认识到中国中药的潜力。作为医院的制剂,效果好,副作用小,病人欢迎,就可以上升成为正式药品,由医院内部成为全国使用。为了知识产权,药厂给医院一定的经济费用是应该的,这样医院能够维护自己的利益。我想利益的安排,市场之基本规律,会有效果的。
目前制剂发展遇到许多问题,甚至影响生存的问题。我想一是重视制剂的发展,一定要和重视中药发展一样,一定不能够喊口号,而且一定要有实际的经济措施,包括产业政策;二是制剂的价格,一定要考虑到成本的因素,把制剂作为独立核算进行;三是制剂产品应该纳入医保药品目录,特别是地方的,发挥制剂作用,扩大使用病人;四是应该谨慎推广制剂一外使用,扩大销售范围,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五是应该积极鼓励医院制剂之间的联合,有技术,产品,设备,资金等深层的合作,共同发展,共担风险。六是形成发展机制,就是临床医生把自己的好经验,上升成为协定处方,再上升成为制剂,而且要通过机制,让医生,制剂,病人共赢。七是制剂发展一定要和专科建设,专家发展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专家的特色。
礼!
吴剑
2007年8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