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死了
--谈医疗性别观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7-8-13
看到《健康报》2007年8月10日“患者的气愤与医生的惊讶”一文,我过去也有这样的经历,现在有了些想法。
那是25年前,我们开始到附属医院见习了,我们班上都是男同学,当然喜欢到妇产科见习,好奇心理是存在的,看来这些心理有些不严肃。一位年轻的女病人需要进行妇科检查,当病人看到许多虽然戴着大口罩的男实习生,大为不满,很不情愿,我们都眼巴巴地看着老师。过去我们认为一直慈祥的带教老师却严厉地说:脱了!如果我们死了,你的病还不是他们给看!病人也就无奈地服从了。这个场景,这句话,一直在影响着我。
当然,年轻时这在同学中是个笑谈,但是后来我也了许多思考。过去病人的维权意识不强,现在强了,是社会的进步。但是,性别观和性角色是个普遍的社会思维,如果过度应用,就产生了问题,前些时间有讨论,病人不愿意选择男护士打针,不愿意接受男医生的治疗,这是不正常的性别观,这时候的诊疗行为更多是中性角色,医生和患者都应该这样,如果没有女医生呢?如果男医生看病好呢?我看健康是第一位的,性别是第二位的,如果本末倒置,有了性别尊重,失去了生命的存在,是个过度反应。
医学生是培养是和长期的实践过程,也许有人认为可以用模型来实习,但是那样的话,肯定总有一天在活生生的人上工作,医疗风险大为增加,最后社会都肯定为此付出代价。作为社会群体都在为这样的健康卫士,付出了自己的代价,如果不是这个患者,肯定也是那个患者。虽然是牺牲了个人,但是得到的是群体利益,有时候我们作为一个人可能不愿意,也许进行这样的调查,甚至告知,没有那个病人愿意,但是就是必须的。因为病人选择了教学医院,这就是意味着在享受最好的医学服务的同时,也在承担相应的义务。
作为医学生,应该进行进行人文教育,这是过去的缺失。我们如何对待那些为解剖学作贡献的遗体,我们应该有基本的尊重。我们如何对待在医疗后仍然死亡的患者,我们应予死亡尊严。同样,这些患者为医学生的培养作出了贡献,学校应该为医学生进行教育,严肃对待,尊重患者,适当保护,得到支持。我认为文中医生嘻笑的态度是极不严肃的,应该批评教育,应该向患者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