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靠制度二靠医德
--谈医生的硬约束和软约束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7-8-3
目前医患关系紧张,主要反映在医疗费用这个热点问题上,控制医疗费用需要有个理性的认识,那就是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那么什么是合理呢?这个理就是标准,绝对应该检查治疗的,就应该执行,绝对不应该的检查治疗,就应该不实施。但是在绝对应该和绝对不应该之间,有不少灰色地带,可以检查也可以不检查,可以用药也可以不用药,这就需要有个管理思考,也相当于法官在判决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的问题。
绝对应该和绝对不应该,这些都是硬约束,是对医生的外在约束,可以靠医院制度的建设来实现,只要贯彻到位,统计准确,执行有力,奖惩分明,基本上上可以实现,如果出现问题就是违规问题,就是使医生怕什么。如药品比例的控制,大型设备检查的阳性率等。我想这些问题在大型医院,管理规范的医院都没有大问题,如果有问题的话,就在小医院,民营医院出现。
但是,对于大型医院来说,对要想进一步提升医院服务品质和病人满意度的医院来说,管理的难度是灰色地带,对那些可检查也可不检查,可使用也可以不使用的,这些就需要软约束,是对医生来说自我内在约束。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医生,不同的疾病,灰色空间大有不同。对一个发热病人来说,如果有经验的医生判断就是感冒,十多元就可以解决问题;对一个经验不多的医生,可能就会考虑发热原因待查,必然大量的检查就出现了;对一个担心纠纷,过度自我保护,谨小慎微的,害怕“禽流感”的医生,为了预防万一,扩大检查范围也就不可避免,甚至触及到绝对不应该检查和治疗的边缘;对一个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医生来说,就可能夸大病情,夸大危害,宣传贵药效果好,副作用少的“优点”。后面这些情况,就可能使患者的医疗费用成倍成十倍地增长。如果用“合理”这根“橡皮筋”来评价,松则基本上合理,紧则基本上不合理。作为病人,信息不对称的弱方,完全只能够受医生的引导,甚至诱惑和恐吓。病人只对结果产生心理反映,感冒发热的治疗钱多了,对医院的最终结果就是病人满意度下降了,对社会来说就是医患不信任加深,关系紧张,整体成本增加。
靠制度的硬约束,许多医院管理者都能够做到。有些是法律和政策层面上的心理行为反映,就需要我们时刻思考,如医生医疗行为的过度自我保护,如医疗事故的法院判决中的结果和行为之间的关系。但是靠医德的软约束,却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谓道德就是社会约定俗成规范的个体内在自我约束,通过社会教化,个体内化,成为习惯和行为准则后,的自觉行为约束,它和法律一样,通过不同途径来调节人的行为。作为医生的最高道德标准就是以病人利益为第一,如果医生已经形成这样的道德规范,就会在诊疗过程中不自觉体现出来,就会产生道德快乐和道德痛苦,就会不自觉地感到病人多花费,疾病没看好,自己也难过,病人少花费,疾病看好了,自己也高兴。这是种崇高的道德体验,其体验水平和道德程度有关系,道德水平高,就以病人的快乐为自己的也就深,病人痛苦时自己的道德惩罚也深刻。如果医生建立了这样的道德系统,就可以管住不合理的医疗行为的灰色地带。
但是我们应该靠到道德建设,包括医德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挑战性。这些需要社会整体的道德体系建设和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等。也需要对医生个人,从学校,到医学院,到医院的终身教育。还需要建立道德环境,弘扬什么,鞭挞什么!使崇高的医德成为医生个人自身的人生观和基本信念,以弥补法律和制度管理的空白地带和灰色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