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医院管理、发表文章 |
医生热线
关注“两会”
《健康报》2007.03.05
作者:何文刚 吴剑
朱明安
说说我的心里话
正值“两会”,我作为一位农村卫生院的院长,想说几句心里话。
现在全国政府举办的农村卫生院已经不多了(有些省份农村卫生院的人员工资已全额拨付的除外)。就现存的政府举办的农村卫生院也是举步维艰,苦苦支撑。原因很简单,人员工资全靠自负盈亏,每月每人平均300多元的工资都开不出来,所以,最后是不得不散伙。
今年国家及各省市出资给乡镇卫生院建房,这是件大好事。但是把房建完了,人员上班开不出工资来,最后还得解体。盖房是为了把农村乡镇卫生院扶持起来,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政策跟进,特别是人员的工资问题不解决,农村卫生院无法生存。
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高强部长要求建立三级卫生网,以乡、村为重点,要保障各种经费及时拨付。我们听了很高兴,但是又担心:能实现吗?
建议上边拿出一个具体方案,像抓计划生育那样抓农村乡镇卫生院建设,实行一票否决制,要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让我们还在顽强坚持的卫生院院长们看到希望。
辽宁省黑山县励家中心卫生院何文刚
我们准备好了吗
政府实施的新农合政策对老百姓是个大好事,对农村的乡镇卫生院来说,也是冬去春来的好日子。
由于新农合适当的政策导向,使不少病人流向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院门诊量大了,住院病人多了,手术和重病人也随之增加。但是,这些年来,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发展落后,在服务、设备、人才、技术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病人来了,有人看吗?能够看好吗?如何保证医疗安全?
挑战往往和风险同时存在。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好,可能会措手不及;盲目开展诊疗服务,机遇将会再次失去,风险就会陡然增加。超范围的手术做了,不该接生的接了,病人多了质量就下降了,应该转诊的病人留着,城里的医生走穴来了。其结果是,病人虽然花钱少,但是病没有看好,医疗纠纷出现,病人无奈地离开。医院热闹了一阵子,又恢复了往日门可罗雀的状况。
福建南平市人民医院吴剑
三条途径控制成本
对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不应依赖创收指标,而应依据诊治工作量、服务对象意见反馈、业务考核和医疗安全等进行综合考核。
如何控制成本?我认为有以下三条途径:
术,力争小病不出村、不离开卫生站,大病不出乡镇、不出卫生院。严格执行转诊制度,杜绝人情转诊和小病大养现象。
凡属新农合或医保承担的病种,仍按原规定报销。但也应施行单病种参考价位,按比例报销。其余部分由商业保险、大病统筹和个人自理解决。
湖北省潜江市老新镇西湖医院朱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