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
-谈考试动机过强
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院长吴剑332008
发表在《九江日报》
心理医生:您好!
我是一个去年高考落榜的中学生,虽然今年又复读,父母也没有给我特别大的压力,因为父母知道我本人给自己的压力已经够大了。自己也非常想学习,更想顺利考上名牌大学。虽然非常想读书,但是一拿起书,头脑就是一片空白,我是心急如焚,学习效率非常低,学习成绩影响更是明显,怎么办?我还有失眠,头疼,心慌等问题。心理医生请帮助我。
中学生:小郝
小郝:您好!
任何行为,包括学习都需要明确的动机。在有学习动机后,动机的强烈的程度,对学习就会产生明显的影响。适当的动机有利于学习,动机过弱影响学习,在个道理容易理解。但是大部分中学生是动机过强影响学习。
我们国家整体是资源有限,所以竞争是必然的。中学生的压力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同学,家长,自己。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的压力是来自自己,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变化。自己没有压力,精神是松松垮垮的,肯定影响学习。但是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动机过强了,就会欲速则不达。
心理学认为,一般的工作,工作的效率随着动机的增强,紧张的增加,效率不断提高。但是脑力劳动,精细工作,科学研究的工作效率是相反,是随着动机的增强,紧张的增加,可以的适当的增加效率。但是到了一个高峰后,工作学习的效率反而迅速下降。
针对动机过强,紧张过度问题,心理医生建议。首先是适当调整自己的学习动机强度,降低自己的期望值,建立适当的心理紧张水平。正确认识人生的意义,自我的价值,价值的实现途径,认识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高考不是人生的唯一选择,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
其次是对考试从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迎接考试的学习是非常紧张,具体学习过程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事情。如果长期过分紧张,从事大脑学习的神经得不到休息,大脑就会产生自动保护性的抑制,防止大脑细胞过分疲劳,这本身是人类自然的健康机制。
再次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每个人的学习规律不一样,因为人是不同的,会学习的同学,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掌握应用了自己的学习规律,通过了解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效率高的时候就多学习,效率低时就多休息;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使大脑的学习兴奋区域不断交换,轮流兴奋和休息;抓住自己的弱项,加强学习,不影响整体考试等。
最后是进行心理调整,包括放松训练,听音乐,体育运动,娱乐活动等,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学习,劳逸结合才行,磨刀不误砍柴工。
心理调查发现,考试失败的人中有60%,并不是他们的水平不行,不是他们平时学习成绩不好,关键是由于他们出现了考试焦虑,动机过强,紧张过分,影响了正常水平的发挥。因此,现在离开高考还有一个月,此时要想通过复学,掌握知识,提高自己考试成绩,几乎是不可能的。心理医生认为,提高考试成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保持好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有一个比较好的“赛前状态”,可以保证自己的考试水平得到顺利的发挥,你就基本可以考取。
祝您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