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理素质再比成绩
-谈考试前的心理准备
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院长吴剑332008
根据调查,一般水平运动员的比赛成绩90%取决于运动的水平,10%取决于心理素质;中等水平的运动员的比赛成绩,运动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影响各占一半;而优秀运动员的比赛成绩,90%取决于心理素质,10%取决于运动水平。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面临高考的中学生,尤其是指日可待的今天。平时多烧香已经不可能,但是临时抱一抱心理素质这个佛脚到是十分有效。
高考是人生一拼搏,是每个人的一次心理应激,虽然多少次模拟考试,多少其意义和真正的高考仍然有天壤之别,适当的紧张是有利的,这在考试前或者比赛前,使人处于充分的心理准备状态,大脑供血增加,神经轻微的兴奋状态,可以提高考生的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反应的敏感性,发挥个人的潜能,甚至可以出现想象不到的超水平发挥。没有这个适当的紧张状态,考试成功是难以想象的。
过度紧张是考生在考试前的常见心理状态,影响他们的体力,智力和水平的发挥,造成脑力心理的疲劳,出现头晕,无力,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现象。这是考试前的大忌,原因是由于情绪长期过度紧张引起的急躁、烦恼,对考试没有信心,甚至绝望。不会科学用脑,合理用脑,为考试拼命复习,睡眠不足,缺乏体育锻炼,没有文体活动,临考广泛疲劳。复习的方法不得当,只是复习一门,大脑某一部位长期兴奋,产生保护性抑制。怯场心理等。
防止考生过度紧张:
1.
树立对考试的正确认识,不搞命运的大决战,父母应该给考生心理支持,不再给他们增加压力。
2.
合理安排生活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有条不紊,有比较充足的睡眠,讲究饮食合理,卫生和营养,有利于消除疲劳。
3.
复习方法应该合理化、多样化、科学化,交叉复习,避免单一,机械和重复。
4.
学习松弛大脑神经的不同部位,消除心理疲劳,适当转移注意力,做体操,散步,多呼吸新鲜空气,听轻音乐,愉快轻松的心情有利于水平的发挥。
5.
预防怯场,考试时候要冷静,决定自信心,防止急躁,先易后难,获得基本成绩,逐渐增加自己的喜悦和信心。困难的时刻,保持冷静的头脑,不慌张,把结果暂时放在旁边,暂停片刻,深深呼吸,使全身轻松舒服,提高大脑细胞的活力,困难就可能不再可能了。
良好的心理素质,使考生的水平稳定发挥,甚至可以超水平发挥,每个考生应该十分重视。这是一个心理医生的建议,也是一个曾经参加过高考,曾经有个考试失败的朋友的建议。祝大家考试成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