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中考心理卫生讲座
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院长吴剑
2001年6月13日九江市一中
考试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每个学生无一例外经历许多大小考试。发挥自己正常生平,考出好成绩,是每个学生的美好愿望。考试是学生主要应激源,对他们心身健康有较大影响。学会正确对待考试,讲究考试心理卫生,克服各种考试心理障碍,培养良好的应试能力,掌握一定的考试技巧,是学生心理卫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考试对学生心身健康的影响
考试对学生的心身影响有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取决于学生个体对考试看法和态度以及对考试成绩的归因和评价。
考试对学生来说是个紧张刺激,引起适度的焦虑,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不仅可以调动生理能量和心理能量,使自己正常水平发挥,还有利于促进自己心理健康,增强应激能力。若对考试满不在乎,若无其事,没有焦虑,反而是不正常的。假如把考试看得太重,仿佛决定自己的命运大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导致焦虑过分,不仅危害认知过程,而且影响心身健康。
考试成绩好坏,对学生心身健康有不同影响,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学生能力高低评价多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成绩优秀,体验愉快,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有的学生就狂妄自大,骄傲自满,经不起挫折和失败。成绩不好,出现挫折感,学生应主动分析原因,调整学习方法,加紧用功,今后提高和发展。但有的学生情绪低落,忧郁寡欢,怀疑自己学习能力,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影响学习,危害心身健康。
二、考试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学习的基本功,良好的心理素质,考试环境,身体健康水平,老师教育,考试技巧等。
我们今天探讨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心理素质教育。因为学习基本功在短时间不可能大幅度提高,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水平得到比较好的发挥,是保证作用。高考失败的人中,3/4的人并不是水平没有达到,而是由于水平没有发挥,主要是由于考试紧张和焦虑导致。
到底是紧张好不好?其实紧张是我们人类发展的必然,主要是应激反应的需要,遇到重要的事件,遇到紧急情况,人体就需要一个紧急动员,就和国家的战争动员一样,动员人体一切的力量,保持人体的生存和发展。老虎来了不紧张,松松垮垮的人绝对是完了。
紧张时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主要是瞳孔扩大(为了得到更多信息),尿没有,呼吸加快,毛发树立,心跳加快,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等。一旦紧张的源没有了,就开始放松,身体就进入恢复状态,休息状态,目的是准备下次紧张的到来。身体就是一张一弛。所以紧张是人类生存的保证。
不能紧张,就是不能进入状态,就象我们不能进入比赛状态一样。赛跑之前大家就有紧张的感觉,这是比赛前应有的状态。不紧张,就不能进入很好的动员,就自然容易失败。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需要一定的紧张,都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所以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但是体力劳动的效率随着紧张的程度增加而提高,脑力劳动相反,开始是随着紧张程度增加而效率提高,后来就是随着紧张程度增加而效率反而下降,有一个最合适的高峰。
过分紧张对脑力劳动非常有害处,使工作效率下降,大脑供血减少,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受到抑制,受发抖,心发慌等。本来可以正常发挥的水平不能发挥,影响考试成绩。我考大学的时候也是考试紧张,第一年落选。
长期紧张更加有害,身体得不到有效的放松,其是心身疾病的产生根源,心理疾病,容易产生失眠症,甚至应激胃溃等。实验把猴子放在笼中的老虎旁边,长期吓唬猴子,结果猴子出现了严重的疾病而死亡。
三、考试紧张就是考试焦虑。
是一种固定性焦虑,即原因可知道的焦虑。是在考试前预料的威胁性刺激又无能为力去应付的痛苦反应是处于失助状态下或处于阻断威胁中而不能采取变式行为去应付的时候场所的情绪。
学生在重大考试如高考和中考,会使学生心理紧张而引起心理和躯体的变化。调查高考前紧张、焦虑、烦躁的有35.8%,焦虑、烦躁情绪比较多,落取生占50%,考生的25%。落取生更易焦虑和烦躁,考试焦虑是落取的主要原因。
考试是考生的主要生活事件,日本青少年自杀中是常见原因。中国的神经症病人其中考试失败是主要原因。考试(特别是中考)科目多、内容杂、任务重。学生感到疲惫不堪,精神紧张,心理压力沉重。
各种心理障碍和消极心理。过分焦虑和考试怯场。表现是过分紧张、恐惧、喜怒无常、无精打采、坐立不安、心情混乱、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克服困难的自信心不足、智力活动效率下降。焦虑反应持续,出现生理上心悸、多汗、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头昏、恶心、食欲不振、手脚发冷、没有原因的腹泻、尿频、头疼、失眠等。生理症状又可导致健忘,失去学习兴趣和生活兴趣,更加焦虑。每况愈下不能自制。考试怯场是考试焦虑的急性反应,是学生在考试中因为情绪激动,过分焦虑,恐慌造成思维和操作困难的心理现象。表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满脸通红、出汗、头昏、烦躁、软弱无力、思维迟钝、全身颤抖、两眼发黑、甚至昏倒(晕场)“考试前背得滚瓜烂熟的内容忘记得一干二净,大脑出现有片空白”。
原因和环境有关,是适应了良反应,临床是“考试综合症状”,在考生多见,尤其是重点学校多,环境压力大,思想包袱重,学习负担重,考试比较多,开始穷于应付,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心和高度忧虑的负性情绪反应,担心影响形象,影响前途。学生把分数看得太重,对过去考试失败顾虑重重。过分自尊,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学生如果无法改变处境,无法得到帮助,就可能出现不良行为反应和性格改变,是挫折-冲突反应的结果。
生理原因是由于求胜心切加重了心理负担,在大脑皮层某区域形成了占主导的兴奋中心,使附近的区域相对处于抑制状态,就破坏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妨碍了对知识的提取和调动,记忆的暂时中断往往会加主重焦虑情绪,进一步加深了对成败得失的忧虑,导致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