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
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不可缺少心理卫生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6-08-11
最近网络上看到北京市拟当将重大灾害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列入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以降低灾害发生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这是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规律的进一步认识,是对心理卫生作用发挥进一步延伸。
我曾经看到某省处理学生打预防针后,出现所谓群体性药物反映事件,由于缺乏心理卫生作用的应有认识,而使该事件迅速形成恶劣影响,结果还是北京派出的专家提出是流行性癔症,简单隔离处理就解决了。由此可见,在处理这些事件中,没有心理卫生专家的不足之处,虽然地方政府已经很重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激预案,建立了组织,配置了专家,进行了练习,规范了制度,然而极大部分政府始终没有把心理卫生纳入应激预案中,心理卫生专家也没有参与其工作。
这些都是由于许多政府部门对公共应激事件的基本规律缺乏认识的表现,对医学模式的转变没有深刻的认识,对社会的人性化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解。一个社会和一个人一样,在稳定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和事件发生,许多事件我们虽然预防了,甚至还预防不了,其事件发生后的影响是巨大的,广泛的,首先影响的就是人群,事件对人群形成的打击又是多方面的,对生命的打击,健康的影响,心理的危机都会出现。那么,针对这些打击,处理也应该是多元的,全面的。内科、外科、疾病控制等方面的专家不可缺,很重要的是心理卫生专家也不可缺啊!
应该看到,各种社会应激事件的出现,许多物质的,身体的负面的影响比较容易认识,处理起来比较简单,影响的时间也不太长。但是对非物质的,心理的影响就不容易识别,处理起来就比较复杂,影响也深刻而且广泛。美国的911事件对人的心理影响现在还存在,许多老百姓在重大灾难后数你还仍然心有余悸。心理卫生早就对心理应激障碍有系统研究和处理原则,是成熟而且可靠的。但是除了心理卫生工作者积极介入突发性事件外,重要的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该认识心理卫生的介入意义,出台相应措施保证事件出现时,有心理卫生处置预案,有人员参加,有干预措施。
灾难后老百姓最需要的心理卫生工作者出现了,精神的守护神出现了,他和领导慰问的政治支持、医疗专家的健康支持、民政专家的物质支持、疾控专家的环境支持一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