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财商课程、文章选要 |
没有自己的文化精髓和独特风格 |
――中国电视剧遭遇全军覆没之我见 |
殷谦 |
第12届上海国际电视节圆满落幕,可是对中国电视人来说,这是不圆满的一天,当众人瞩目的11项“白玉兰”奖揭晓后,除了广西电视台的《大家庭》获得了“评委会最佳纪录片大奖”外,其余的中国电视剧遭遇集体滑铁卢。 业内人士认为观众的审美取向发生改变,应该注意提高剧本的质量。这似乎有些自我安慰的推辞,甚至是强词夺理,我认为观众的审美并没有改变,而是中国的很多电视剧没有自己的文化精髓或独特风格,只能说这种脱离群众和百姓真实生活的电视剧过于浮华,导致观众的目光转移。如果我们跳出中国电影,站在世界电影的高度回头再看这些电视剧,不但内容空洞、千篇一律,而且轻佻浅薄、境界甚低。好多电视剧导演都充当着小玩意的迷恋者,从他们的电视剧里就可以看到小打小闹小情小调,小奸小坏小腻小歪,你永远别想看到重大的问题和严肃的思想,甚至深刻的痛苦和真相(确实是极其无聊和浅薄)。 在我看来,缺乏真实感是国内许多电视剧最严重的残缺和病象。面对中国电视剧全军覆没,著名导演胡玫表示:“我们的资金不够、剧本单薄、演员很少,虽然我们一些剧的创意不错,但仍然无法和国外属于主流市场的电视电影进行比较,他们演员众多,故事结构复杂,且都是用胶片拍摄,清晰度很高,与中国拉开了较大的差距。”说归说,没有获奖到底还是说明中国电视剧有问题,不能怪罪于资金不够,说演员很少只是一个借口。技术落后、剧本单薄或故事结构单调只能证明中国电视剧的衰落,这是能力的欠缺和不足,而不能作为落选的理由。很多被媒体炒作得很热的电视剧,在我看来出奇的平淡。中国很多电视剧的问题是复合性的而不是个别性的;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局部性的。有相当一部分电视剧导演、演员和电视剧作品,缺乏对伟大的向往和对崇高的敬畏,缺乏对神圣的虔诚;缺乏批判的勇气和质疑的精神,缺乏人道的情怀和信仰的热忱,缺乏高贵的气质和自由的梦想;缺乏令人信服的真,缺乏令人感动的善,缺乏令人欣悦的美;缺乏重要条件和品质(一个优秀的人,应该具有这些相反的精神)。看国内许多电视剧,我最经常的体验和最深刻的印象是虚假和空洞,是乏味和无聊,每有被欺骗、被愚弄甚至被侮辱的感觉。这些电视剧不仅不能帮助你认识生活了解人生,不仅不能让你体验到一种内在的欣悦和感动,而且还制造假象遮蔽真相,引人堕落使人变得无知和无耻。我们很少再能看到如《渴望》这样的电视剧了,那个时候中国凡是能看到这部电视剧的人都为之感动,在看整个电视剧的时候脸上挂满泪痕。 现在充斥在屏幕上的电视剧哪个是经典之作?《刘老根》是不是真正贴近百姓生活了?其中的矫揉造作和小情小调与外部世界、与底层农民的疏离与隔绝,我不认为能说一口东北俗话,说一些油腔滑调的糙话,干一些莫名其妙的闲事就代表着电视剧就是贴近了生活。《还珠格格》里两个黄毛丫头把整个乾隆朝搅和得鸡犬不宁,皇帝皇后和满朝文武整天没事干就围着两个丫头跑前跑后。观看很多的中国电视剧,我经常能体验到这种强烈的不满和失望。 缺乏对电视剧中人物的尊重和同情,也是中国电视剧的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好多电视剧总是乐意任性而随意地描述人物,导演们把人物置于尴尬的情境中进行羞辱,这是他们令人无法理解的共同爱好。不知道尊重人物,甚至变着法儿虐待和羞辱他们,直到把他们身上最后一点人格尊严剥夺干净,直到把他们内心深处的最后一丝善念变成仇恨。许多自命不凡的导演和失去道德感的编剧,都没有善待自己剧中的人物,而是把他们当作没有疼痛感的物件来肆意糟蹋(实际上是自虐行为,因为电视剧人物就是自我的一部分)。 中国电视剧在上海国际电视节遭遇全军覆没,究其原因,其实还是电视剧本身的问题,电视剧只有从廉价浅薄的自哀自恋中走出来,再走进外面的世界,只有走进那些需要抚慰和扶助的人们和那些需要同情和关爱的底层人,才会打动人们的心灵和赢得人们的尊敬,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