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心理时空
心理时空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2,192
  • 关注人气:48,9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类神经症

(2006-06-06 20:48:45)
分类: 经营随笔、医院新闻

人类神经症

--对健康和安全的反思

南平市人民医院总经理吴剑353000

2005-12-31

   从美国的“911,到中国的“非典”,再到目前的禽流感,还有煤矿安全现象等行为,我们似乎有点联系到什么,又促进我们人类去思考许多。

   美国的“911后,因为高度的恐惧不安,整个美国处在集体歇斯底里的情绪化状态,出现了种种过度的反应,神经过敏。可能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整体社会处在神经症状态,在这个社会的人是不知道的,失去了自省的联智能力。象伊拉克战争、象跟踪窃听、象登机检查等等,都属于过度反应,最后还是影响到自身的根本利益。

   我们都说健康的心理,就是人对刺激的反应,应该和刺激的程度相一致,短暂的过度反应后,可以适时恢复理智,如果长时间不能恢复,那就是神经症反应,美国社会有点象处在集体神经症的状态,还好美国社会有一定的自省能力和自省的人。

  

   再说我们国家的“非典”事件,开始也是出现了过度反应,因为是首都,因为不了解,因为出现死亡,所以出现强烈的保护反应,有的甚至不是“非典”,而是发热的病人都拿去隔离。我们关注健康,关注安全,这些都没有错,人类最害怕的是自我恐惧,不了解的东西最可怕。等待到我们了解了“非典”后,我们的反应逐步趋向正常,认识了公共卫生涉及国家安全,加强建设十分必要。

但是由于“非典”事件,出现我们后来对流行病、传染病的过度反应,形成了草木皆兵的心态。我们看到禽流感问题,其实许多老百姓认为就是鸡温吧,大部分是这样的心态,才死了几个人,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出现几个小问题,我们就全国动员,上下开会,宰杀鸡禽,建立门诊,领导负责。差不多估计全国为禽流感花费不下100亿人民币。我不反对这些,但是这些值得我们去思考,人类为什么这样脆弱,为什么这样过敏。

花费100亿,关注几个死亡的人,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完全不值得。我们每年自杀的人就有20-30万人,如果我们花费100亿去挽救他们,卫生资源的效率大大提高,这才是理性的行为。其他任何疾病的死亡人数都大大超过禽流感,都值得我们去高度关注。

可能是对传染病的不了解的恐惧,可能是出现禽流感疫情,处理不当,领导要免职的担心。就象广东省出现的煤矿安全事故一样,就把全省的煤矿都关了算,这也明显是过度反应,神经症的状态,为了自己的乌纱帽,什么都可以不顾。如果这样的后,我们今年煤矿事故不少,全国的煤矿都应该关了吗?如果这样的决定,我看领导需要看心理医生。

也难怪,美国总统下使用核武器的命令的最后一关是心理学,如果总统的心理有问题了,他的命令是无效的,因为他的命令可能会毁灭人类。

 

我们人类看起来强大,但是细想起来如此脆弱。我们的科学非常发达,但是对许多问题还是一筹莫展。我们可以对基因了解得很透彻,但是我们对死亡的恐惧一刻没有缓和。

马斯勒认为人有五种需要,第二就是安全感的需要。人类发展到现在,恐惧疾病,希望健康,恐惧死亡,希望长寿,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不能因为我们对安全的高度关注,就出现非理智的反应。不能因为是恐惧死亡,我们就不去出生。不能因为死几只鸡,我们就要让家禽死光光。不能因为车祸,我们就不开车,不造车。

人的情绪化反应,只是不了解时,突然出现时,不可控制时的短暂反应,就象一个人突然遇到刺激时,表现交感神经兴奋的应激反应,瞳孔扩大,为了获取信息,心跳加速,为了提供能量支持。汗毛树立是原始动物的保留反应,也是为了吓唬敌人。但是如果长期这样的后,人就会出现衰竭,甚至不能作出反应,出现神经症状态,甚至死亡。

社会的情绪化反应,结果也是一样的,因为社会也是组织,社会也有头脑,社会也会遇到刺激,社会也会死亡,社会也会神经症,甚至集体精神病。短暂的社会神经症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长期神经症反应,社会会出现衰竭,社会会失去理性,社会会成本增加,真正需要反应时却没有了功能。

健康的人和健康的社会,出现短暂的神经症反应是可以的,允许的。但是如果长期神经症样反应,对个人对社会都是不利的。由神经症样的反应到正常健康的反应,时间越短,反应越准确,反应越理性,反应越平常,最为有利。

如何缩短过度反应时间,如何提高反应的准确有效性。我想高度理性化的思维是十分必要的,就是把握我们的反应的程度和刺激的程度的一致性,这是我们的生存哲学。然后就是用科学的手段,尽可能快,准了解,掌握,解决它,科学是理性的代表。还有是社会要有不同的声音,要有一些人去发表不同的意见,要有自身内省的能力和人员,而不是随大流。

也许禽流感带给我们的思考有许多许多,这是我想到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