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剥夺老人的“力所能及”
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院长吴剑
332008
现在社会化养老发展很快,老人有各种各样,不要护理的,部分护理的和全护理的,主要取决于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决定收费标准。
一位老人的子女来这里看望他的老人,看到老人正在拣菜,马上不高兴,认为服务不好,让老人做了事,应让老人息着,不要干任何事,双方形成了不同的观念,我想讲几句。
良好的服务当然是一个服务部门的天职,是市场生存的根本。但服务和照顾关心不一样,服务好不等于过分的关心照顾,不是真正的关心和照顾。
老人随着努力增长的生活自理能力肯定有下降,但不管怎样,他们仍存在一定的自理能力,如果服务照顾水平超过了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代替甚至是剥夺了他们的自理能力,这对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对人的劳动能力剥夺实际上是心理的剥夺。劳动有经济、社交、论理和心理健康的价值。劳动可以增加现实接触,加强人际关系,提高多方面的心理功能,促进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有利于延年益寿。
能力是用进废退,老人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才是真正对老人的关心照顾,这也是老人的心理真实需要。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靠。
美国有所养老院,老人们每天在一起手削土豆皮,充实而快乐。院长为了改善服务水平,增加服务设施,购买了削皮的机器,效率很高,质量也好,老人们就少了这件事情。结果机器常被人为破坏,院长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发现竟然是老人们搞的破坏,他干脆不修机器。次日老人们又高高兴兴地在一起手削土豆皮,好象什么事没有发生。这是老人们的心理需要,他们需要的是劳动乐趣。
因此对家人、孩子、病人、残疾人都应给他们最大的生活自理的机会,这是真正的关心爱护。任何事过分了,就有问题,关键是适当的。
给如果不是残疾的流浪汉怜悯的钱,可能是不道德的行为,这剥夺了他们的生活自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剥夺他们做人的尊严。自己积极工作,开设工厂,创造就业机会才是最大的帮助。
2001、5。
发表在《家庭医生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