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的几点建议

(2006-06-05 12:53:47)
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给精神病患者的家属的几点建议

   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吴剑  332008

   面对亲人患精神病后的种种异常表现,家属们常常有许多困惑。作为心理医生目睹形形色色的家属们对病人以及疾病的态度,在此向家属提供几点建议。

  ⒈客观地对待病人的异常表现。朝夕相处,血脉相连的亲人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家属,尤其是父母往往不愿意接受和承认这一残酷的现实。在他们看来,许多表现不是患者自身的问题,而是外界环境造成的。当他们不得不向医生陈述病史时,往往避重就轻。不少病人的病情在父母充满爱心的眼睛里看来是可怜无助,而非病态。有的病程很长,而且父母认为孩子没有疾病或者病情很轻。即使面对医生又将症状加上主观推测进行陈述,造成了诊断困难。既然要治疗,就应该尽量客观,实事求是地报告病情。

  ⒉积极带领患者求治。一旦亲人出现了精神异常,家属要尽快带病人到精神病院就诊。有的家属觉得“家丑不可外杨”,担心进精神病院对患者的前途有影响,迟迟不诊,结果患者症状日益加重,不但要“家丑外扬”,而且因为病程长,症状重,治疗也困难。早期诊治对疾病的恢复和预后非常有利,越拖,预后越差,家庭和社会负担越重,家属一定要权衡利弊。

  ⒊督促病人坚持用药。精神病患者即使典型症状已经控制,也必须长期坚持用药。有的抗精神病药,可能出现头晕、乏力、嗜睡、行动迟缓等不良反应,家属可请医生提供一种副作用比较轻的药服用。患者不愿意服药,家属应该耐心细致劝解,在医生指导下,还可以使用长效药物。

  ⒋在病情缓解期鼓励患者参加社会工作。有的家属担心刺激会让患者病情复发,把患者守护在家里。精神病患者工作,学习,生活能力可能有下降,但是不等于消失,可以换些简单轻松的工作。如病人整天无所事事,会更加敏感,过分关住自己的症状而复发,或者变得孤僻,懒散,脱离现实社会,治疗的目的之一是使患者为社会作出贡献,如呆在家里不干活,意义何在。

  ⒌不可滥用偏方。随着物质,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关住精神病患者,家属更是积极多方求治,有些广告声称“专治”,“治愈率高”,家属满怀希望,不惜重金购买,还停止使用了正常的抗精神病药物,因而复发再入院,还出现不良反应。某些偏方可能有效,但是高效果不能服人,倘若真的公认,有效的偏方,肯定普及非常快,也不会称为偏方,家属对此应该冷静警惕。

    200182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