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病从口出

(2006-06-04 19:05:19)
分类: 心理文章、心理故事

            病从口出

         庐山心理卫生专科医院  吴剑332008

   小童有一次感冒,腹泻,心悸,心慌,到大医院门诊诊治。医生说她可能得了心肌炎,住院治疗几个月,看见同病房几个病友因为心肌损害相继去世,极为害怕,焦虑,恐怖,对自己心理非常注意,后来上级医生认为小童可以出院了。但是出院后要绝对卧室床半年,不得乱动,否则有生命危险。出院后他时刻担心自己的心脏,一有不适,马上去医院检查,开药,二年内先后检查B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达几百次,前后在多家大医院,寻找到知名专家诊治,花费几万元也没有效果。患者常到急诊抢救,每次吸氧才行。半夜也要接通医生家的电话,得到保证才放心一会儿。一次门诊医生压了他的小腿说有些水肿,可能是心衰。他大为恐惧。在上海一大医院专家说是没有心脏病,即使有时候会好些,听了后放心些,转念一想不对,还是得过病,太危险了。

   患者就是这样生活了两年,不能上班工作,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其实患者得了疑病性神经症。

   疑病性神经症是比较少的神经症,是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一般是由于医生不良语言或行为暗示造成的,或者由于患者曾经得了此类疾病,但是慢慢适应,患者具有暗示性癔病性格,固执,内向,关注自己健康,在求医行为中还得到继发想获益,或是得到丈夫关心,或是免除等比责任。患者对病情有关知识极为了解,对每个医生的话,用的药都细细品位。

   健康人如有某些不适,求医诊治是正常行为,如果对自己某些稍有不适的症状,而投入以此不适的关注则是病态,生病可以获得关心,生病也是心理语言,他们一般缺乏关注,少关心,少爱,从小受过处理创伤密切有关。

                    1994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