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民营资本冲击中国医疗投资体制(二)

(2006-06-02 21:16:15)

  社会资本进入:阻碍与风险并存 

    据非官方的粗略统计,目前我国已有医疗投资管理集团及医院组合集团117家,在其中95家专门从事医疗投资管理的集团(公司)中,民营的40家,股份制的5家,外资的11家,国营的7家,另有32家资料不详。通过收购、兼并、托管等方式运作的医疗机构,大部分都办成了投资相对较少的专科性质的医院。  

    但是在许多城市,医院仍然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难以进入。而在已经发生的医院兼并收购事件中,但发生了资金匮乏,甚至将收购兼并当作投机生意运作的案例。  

    可以说,眼下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尚处在阻碍与风险并存的状态。  

    上海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祝兆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形式的投资行为必然伴随一定的风险,社会办医也同样如此。目前最大的风险还在于社会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与把握。

    北京中美同济华医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全国优秀青年企业家陈永:民营资本深谙成本控制之道,除纵向联合之外,还可以按同类医院进行横向重组。这种重组可以产生一定的规模效应,通过对连锁医院中药品、医疗器械、医用材料的集体采购,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相同的管理模式也更方便医疗资源共享。但是,民营资本在重组中不敢一下子完全兼并和买断,一方面怕医院职工认识不足,一听到自己的医院被兼并或卖掉,就着急甚至闹事;二是医院前景还不是十分明朗,所"托管"成为目前最妥善的解决方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余晖:目前的医院几乎是"八路大军"在统辖,有卫生部直属的医院;有各地方政府卫生厅直属的中心城市医院;有各行业系统内的医院,如邮电医院、铁路医院、建工医院等;有大型厂矿企业医院;有军队系统的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和卫生所等。绝大部分医院属于国有事业单位,条块分割,产权多元化。医院的国有资产由财政部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机构管理;卫生部既不管人事也不管产权,只管医院的医疗质量、卫生准入资格等。企业进入医院,也许要接触几个系统:卫生部、财政部、发改委、国资管理等系统。这是企业进入医院的最大困扰。同时,国有公立医院市场地位优越,盈利状况好,融资动力并不大。此外许多医院由政府部门控制,民营化后则由董事会控制,这就存在政府是否愿意放权的问题。

    民营医院集团投资经理吴剑:观念落后制约着医院产权制度改革。医院改革涉及政府组织、人事、财政、税务、国资、土地、技术监督等部门。他们都管医院,又都不管医院。涉及部门利益时他们就可能影响改革。另外,人员是改革中最困难的问题。事实上阻力最多是来自员工的传统观念,他们担心自己的未来。医院人员养老统筹、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大部分是在不同的办理水平,这成为改革的问题。一般说医院收入水平处于当地中上等,小富即安,容易使人不思进取。从目前情况看,不少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整体态度积极而稳妥,他们只有两个要求,职工不上街,资产不流失。卫生系统的官员整体改革意识也是积极的,不少卫生局成立了改革办、招商办等机构。  

  复旦大学医疗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力扬:近年来政府正在稳步推动医疗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希望促进融资渠道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但进展相对缓慢。除了建立新机制的外部环境尚未成熟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多地从卖方角度考虑问题,而对社会资本这一买方的真正需求没有很好地去换位思考。

 

发表在:新华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