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是天使,我说,孩子还是医生。
故事从我的“向晚意不适”开始。(一个成年人总会有各种理由烦恼不堪,就不在这细说了。)但我没有“驱车登古原”,因为要忙儿子:张罗晚饭,督促功课,催促早睡。
躺到床上了才喘了口大气,然后像往常一样聊天。我随口对儿子说:“我这两天心情不太好,你看出来了吗?”
儿子伸过一只小胖手给我握着,然后说:“看出来了。”
“那你有什么办法让我的心情好起来呢?”我好象忘了是在和一个8岁的孩子聊天。
“当然有!”儿子精神起来,大声回答。
“什么办法呢?”我索性就高骑驴。
“最好的办法就是忘记不好的事情,去想那些高兴的事情。我就是这样的。”见我不做声,他又进一步说明:“比如你吧,生我的时候要开刀,是不是很疼,是不是很害怕?”
我捏捏他的小手说:“是的。”
“但是,你一想到有了一个儿子,不就很高兴了吗?这就是忘记不好的事情,去想高兴的事。”
我开始跟着他的想法走了,是的,他的这个比方打得很好,很能打动人心。但我又不甘心这么容易被他打动,接着问他:“不好的事情并不是很容易忘掉的,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忘记呢?”
“很简单,”儿子胸有成竹地说:“去做你喜欢的事情啊。比如你,我看你很喜欢看股票和上网,那你就一直看,一直写博客。总做你喜欢的事情,你就没有时间想不好的事情了。懂了吗?”
小家伙又伸过来一只脚丫让我握着,我在惊异这个小脑袋里的想法的同时,也深深感到孩子长大了。心里一下子释然了。不是孩子开导的水平多么高超,而是小小的心灵里生出的朴素的道理震撼了我。
“你还有什么问题么?”儿子意犹未尽。
我突然觉得像在看心理医生。便对他说:“你很适合做一个心理医生哦。”
“心理医生是医什么的?”他问。
“是治疗内心的疾病的。就像你这样,去开导那些想不开的人啊不开心的人啊。”
“那倒不赖嘛,我喜欢这样的工作。”
我趁势告诉他:“当心理医生可不简单哦。首先要好好学习,掌握文化知识,还要出口成章,还要懂得医学和心理学。所以,你现在上学可要认真努力喽!”
孩子安静地听着。我又表扬他说得很好,并问他要不要收费,他说不要,现在刚开业是免费的,还说公司开业阶段都要优惠,看看客人多不多。如果优惠时客人都很少,那就代表这家公司肯定亏损,就是“战败”。
就这样,我享受了一次免费的心理咨询,而且破记录地由8岁的心理医生提供服务!效果嘛,还不错!
对于儿子来说,他为自己能让妈妈开心起来而自豪。他也为成为“心理医生”而自喜。然后又不停地追问我还有什么问题要咨询吗。
故事讲完了,我又想了很多。。。
我觉得,让孩子早早地了解各种职业非常有必要。既能激发学习热情还能培养特殊能力。
其实,所谓的家庭教育就是在细微之处观察孩子引导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像我的儿子就很善于表达,又很热心,我就向他特别介绍些社会工作的职业,告诉他这些职业是做什么的,怎么做,然后让他模仿。在这种“职业游戏”里,我的儿子已经换过好几个“职业”了:主持人(从主持家里的晚会到主持幼儿园的毕业典礼),记者(用家里的摄像拍的,报道雪灾,参观恐龙化石基地,旅游时介绍各地的风景),配音员(给电视广告配音每次还赚200元劳务费)市长(假如他是市长,他会如何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交通雍堵,环保,),教师,按摩师(我是他的忠实顾客),律师及法官(表弟欺负表姐时他给评判对错),洗碗工等等。都说龙生龙凤生凤,其实不在于生而在于教。这个教不是交给大学再说,而是从幼年开始的家庭熏陶与引导。玩这种“职业游戏”,儿子的表现更加开朗大方,思维灵活,语言流利,也对社会分工有了初步认识。
玩“职业游戏”的另一个益处,就是还可以和孩子逐步建立成人式的沟通方式。其实,我的不开心纯粹是无病呻吟式的,只不过是想和儿子聊各种各样的话题。我觉得,孩子应该早进入大人的世界,家长不要刻意给孩子营造一团和气的真空世界,也不要刻意掩藏自己的负面情绪。悲伤,难过,痛苦,无奈,疾病,软弱等等,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孩子在家长这里了解了这些情绪,和家长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无疑就是一次免疫。以后一旦他遇到这些事情,就会从容应付,少走弯路。
同时,和孩子谈谈心事,既是家长小小的解脱,又锻炼了孩子大大的担当。让孩子认识到家长不是万能的,也是需要帮助需要安慰的,孩子会慢慢学会坚强自立,学会关心家人,这在当今的独生子女社会尤其必要。
大人朋友们, 烦恼时,试着跟孩子诉诉苦吧,看看孩子的反应,听听孩子的意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上帝派来的天使,天使们的职业就是——心理医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