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2009-07-08 16:06:46)
标签:

杂谈

游记

分类: 随笔

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外面下了一天的雨,弗洛伊登林子里透出的清新的湿气,带着草香,一股股地扑面而来浸润你的心田,近处草上的露珠闪着白光,远方的天空是明澈的,只有树梢上、天边下的云像画家的画笔胡乱涂改了一些黑色,阵雨随即又滚落了下来,随便在草地上走一走,鞋已经是湿漉漉的,凉气从脚底贯到了头顶。

屋子里静得发懵,现代化只有床头一台老旧的收音机,德国男歌手流淌着欢快喜悦的旋律,虽听不懂,但也算调匀了一下气氛。我与同行的朋友一说,倘若一个陌生的人走在欧洲一个陌生的小镇里,你才知道自己是谁,与你的生命熟悉相伴的只有天地、花木。选择一两样喜欢的手工艺品,磕磕碰碰说些英语,交易成功了,觉得自己还算是个有用的人。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坐在从德国欧芬伯格开往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国际列车上,身边全是陌生人,坐在对面一直安静读书的德国姑娘悠然起身在前面的一个不知名的小站下车,汇入了茫茫的叫不出名的地方,因为同行了一段你开始无缘由地关心起她的命运来了,她要去哪里?工作?上学?与相爱的人相会?或者是探望久未谋面的故人?凡此种种,由此联想思绪不断。德国女性的内心是很收敛的,与法国女人雅致的傲慢、意大利女人的过度热情有很大的差异,对陌生人的友善中还存有一丝戒备心理。

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我一直以为,旅行是一种人与环境的艳遇,是人与环境凝望中的点悟,是人与物灵性的脉动,人有灵性,物也有灵性,如果环境中都是大都市的繁华与喧闹,都是同质化的摆放,那是没有一对一的融通与化境的。

我一生中都没有见过如此之多的大树,那成片的、连绵不断的冷杉,高大舒展的黄杨,树冠铺张的榉树,层层叠叠的雪松,我也没有见过冠盖那样雄大的苹果树、樱桃树,还有核桃树。那冷杉的俊美笔直也许在江西庐山的晨曦中略有领略,但这里德国的黑森林不是一棵、几棵,而是无数棵、满山遍野。当几棵并行的、两个人都不能合拢的大树突兀地横亘在你面前时,那耸立的威严就让你明白了自然是什么,那壮硕伟岸的身影由不得你不渺小,那钻天入地的扎实与稳健由不得你不心生敬仰,你与它相视凝望,由不得你不胆怯,它岿然不动。                                           

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似乎明白了建筑与自然的格局,建筑让位与自然是一条基本的生存法则,你看那隐逸在山林中的小屋,你看那融化在山崖间的古堡,誓与青绿与孤峰同寂寞;而我们居住的这个现代化的北京是舍自然而让位与建筑的,绿意只是点缀着钢筋水泥。由于近来我们一直在筹拍关于建筑的一个纪录片——中国营造学社,同行的清华建筑学院王贵祥教授成了天赐的良师,在法德边境的那座魅力城市斯特拉斯堡依然保留着900年前的一座木建筑(相当于中国的元代),依然的有型有款、不改初衷,北京城里能保留下来的元代建筑除了一些残垣断墙,几乎不能考量建筑形态,建于1215世纪的哥特式的大教堂繁复华丽,代表建筑的浪漫主义时期—— 王贵祥教授的评语。他进而说黑格尔关于建筑有一个著名的论断,建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叫象征主义时期,其物质大于精神,以中古时期的建筑为代表,比如说埃及的金字塔、巴德农神庙,建筑的体量很大,但其上的雕饰很小;第二阶段是理想主义时期,以古希腊和罗马为代表,建筑与人的关系、比例和谐,我们从人体雕塑和建筑与人的关系中可以看出,人与物的关系是平衡、和谐的;第三阶段是建筑的浪漫主义时代,黑格尔说相当于精神大于物质,比如说科隆大教堂、罗马大教堂、意大利图拉真纪功柱。这个论断同样适用于音乐、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而对于中国建筑,王教授引用了《诗经·小雅》上的一句话:作庙翼翼;如鸟似革,如翚似飞。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建筑让位于自然

 

最后,我还想与喜欢高尔夫运动的朋友们说说我在这里的百年球场的挥杆经历。从我住的房间步行两分钟就能看到这座建于上个世纪初的百年高尔夫球场,这是一个典型的森林山地球场,球场的球道都被高大的树木做分区,球道不长也不宽,但果岭的设置却很奇妙,大部分果岭都是炮台形的,很难一杆上果岭,加上天气变化无常,在发球台上开球时还是阳光普照,等你上果岭时就是大雨滂沱,草地上虽没有泥泞,但是球的滚动丝毫没有规则,最长的五杆洞几乎是个半圆形,有时一杆开出去以后,你一个人置身于森林中会有一种寂寞和恐惧感,当然这样的球场能上90多杆就已经很不错了,来这个球场打球的人老年人居多,周末也会举办一些慈善活动,620日我就赶上了当地的社会名流为一个患有绝症的儿童捐助的一场募捐比赛。大树的眼福与艳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