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地——小处锋利
那么是不是有了“顶天”的高度就够了呢?答案是否定的!还必须“立地”。不立地,走不动!
鹰要飞的足够高,还必须飞的足够低!这就是立地!“立地”才能够使我们首先生存下来。如果企业连生存问题都没有解决,谈何发展!
那么何谓“立地”?
当我和年销额600多亿美元雀巢领导交流时,我问他:“为什么从那么远地方飞过来不乘坐头等舱呢?”时,他答道:“既然头等舱和普通舱同时落地,为什么要多花两倍的钱?”
这就叫“立地”!“立地”使雀巢在全世界都走得动!
我在温州给企业家们演讲时,就直言不讳地告诫中国的企业家们:“看到媒体上说你们一些企业家要买飞机,还不止一架,我就担心这样的企业是否真正有前途!”
中国企业家真得忙到必须具有私人飞机的地步了?也许你会反驳道“那是提升企业知名度的策略,那么营销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当中国企业现阶段和别人相比还微不足道时,企业应该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服务社会大众?还是应该用于服务老板个人?
不务实、不立地的企业在中国比比皆是。
一些企业稍稍有些规模,就梦想着“拽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在运作中表现为“政治化”、“运动化”、“浪漫化”、“急功近利化”、“口号化”、“个人英雄主义化”、“大跃进化”、“盲目广告化”、“杀鸡取卵化”等倾向。不少的中国企业就是在这些不务实、不落地的运作下走向衰败。
其根本原因就是不了解营销运作是一个体系化的整合运作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辛的、坚忍不拔的过程。
因为竞争存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时刻遭受严峻考验,我们的营销每一个细节都必须更锋利,更能够卖货,更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内心认同,更有利于品牌的不断积累。
一个定位就必须能够卖货!
一个名称就能够卖货!
一个包装就能够使产品走路!
我们要把一个名称当成一个广告来思考。不要认为名称就是名称。不要把包装仅仅当成盛产品的容器,要把包装的正面设计成电视广告的画面,把包装的背面设计软文的文案。包装上任一个图案就应该能卖货,每一字都应该能卖货。如果有任何一个字不卖货,去掉;有任何一个图案不卖货,去掉。
这就叫锋利!
一句产品诉求,就应该能将产品说清楚,就应该能打动消费者。
一句品牌诉求,就应该表达出企业对社会大众的承诺,就应该能卖货!
调研要用脚!仅仅在办公室思考是不足以与市场互动的!
我在为伊利服务是,为了调研雪糕的市场,我愣是跑坏了一双皮鞋;我在为上海著名的阿明食品进行营销咨询时,在上海的“易初莲花”超市的货架前,一站就是六个小时,到后来,我居然发现买不同品牌瓜子的人的气质长相都有类似的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气质!
产品研发、产品线规划的每一个构思,都必须来自这样的调研。
这就叫锋利!
营销中每一个环节要与消费者、竞争者、企业资源三者对接!
顺大势,做大事!
这个大势,就是行业的态势,就是消费者需求的走向,营销首先要与消费者对接。任何时候不要逆历史潮流而动,不要与消费者需求抗衡!否则就会吃力不讨好!
站在竞争的角度看问题,因为营销是竞争的产物!你需要与竞争对接!
如果你处于强势,就要主导竞争。以强势驾驭天下!
当你自信可以靠力量取胜,当你操控全局有强烈的渴望,你就可以重拳出击,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天下。强者之所以为强,就在于征而服之,以王者气势为底蕴,以驾驭整个竞争的智慧为手段,以全局统一为归依。毛泽东在三大战役后的“宜将乘勇追穷寇”就是强者的锋利策略;秦始皇在巩固自己统治后,立即将全部精力投放到对六国的军事进攻中,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天下。宝洁公司在中国市场目前就采取的这种策略。这就是锋利!
当你处于弱势时,不管你处于怎样困难局面,都要坚韧互用,在动荡中赢取主动权,在闪转腾挪中确保自己的立足点,以变应变征服对手。
因为,失去了主动权就等于被打败!这就是锋利!这就叫立地!
如果不与竞争有效对接,将付出巨大的竞争成本!
运作策略还必须与企业现实资源对接,否则,就是试图在沙漠上盖大楼。那些“亏损数年再盈利”的策略对中国企业而言根本无法执行。
立地,方能够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利于不败之地!我们才具有生存和竞争的资本。
顶天立地——看得远不至急功近利,善布局才能稳操局面!
前者叫顶天,后者叫立地!
给读者的思考作业
l
l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