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包.恩和巴图谈“企业过冬”之二:要聚焦,而非跟风

(2009-02-14 10:44:36)
标签:

企业过冬

营销战略

恩和巴图

杂谈

品牌战略

分类: 专业类

这里所强调的是,不要盲目跟风,一定要基于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子。也就是说,在企业的运作上,你可以做出很多选择,但前提是你的选择一定要科学,符合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1、投资选择

房地产热,就炒房地产;保健品热,就投资保健品;牛奶热,就兴建奶厂;网络热,就开设网站;股市热,就去炒股;……

中国不少企业常犯的错误就是什么东西流行就投资什么,人家做什么就跟着做什么。

然而,遗憾的是,这种盲目跟风的做法别说在萧条时期,就算在繁荣时期都很难给企业带来真正的收益。

我有个朋友一直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做边境贸易。最近跟我说,他的老板现在快愁死了。我问“为什么?”他说,他老板由于边境贸易不好做,近期投资兴建了一家淀粉厂,结果投进去4000万,却不见回声。现在已经把前10年所赚的钱全部投进去了,可问题是:

一、厂子已经建了半截,还需要投资6000万才能竣工,这么大一笔钱从哪里来?

二、就算能够竣工投产,做出来的淀粉要卖给谁?

我问他“你老板投资这个项目前难道没有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吗?”

他说“有,但那些文件都是老板他一个人写的,我们根本没有插手的权力”。

这一下,我明白了。这就是我们的民营企业风格:一人定乾坤,重大决策仅靠自己的直觉和朋友的忽悠,严重缺乏科学的研究和评估。

那么,当那些中小企业到处“挖井”的时候,非常热衷于“横向发展”的时候,那些大企业都在做什么呢?

恰恰相反,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向主业回归。比如:我们听到中国平安保险、雅戈尔服饰、澳柯玛电器等企业纷纷报出“向主业回归”的消息;也听到号称多元化典范的海尔也不断重复“主业精神”这个词汇。

此外,一向擅长多元化延伸的日本企业也开始向主业回归。比如:丰田、SONY、夏普、松下、富士通等企业,也把投资重心向自己的主业倾斜,逐步坎掉以前过度延伸的业务。

那么,大企业,甚至世界500强都这么做,我们的中小企业还有什么理由遍地开花呢?

2、市场选择

如果说投资选择是业务战略的概念,那么市场选择就是营销战略的概念。

回归主业,谨慎投资,只能解决你的方向问题,但无法解决你的发展问题。要想在一个行业里立足脚跟、获取利润,你必需对细分市场有个科学的选择。

在市场选择上,大企业常犯的错误就是过度贪婪,试图通吃。因此,它们往往在一个行业里全面进攻:做高档的、低档的;做男人的、女人的;做儿童的,成人的;做南方的,北方;做国内的,国外的;等等。它们总是高估自己无所不能,总是想像自己的品牌能够征服所有人。

然而,问题是这种广泛撒网的行为,很少给企业带来它们所期望的利润,多数企业真正赚钱的产品其实少至又少,少得可怜。

笔者曾经服务过很多大型企业,也研究过它们的赢利状况。结果,在一个品类上,大约有80%的企业,只靠23个细分市场来获利,而其它细分市场的产品基本都不赚钱,甚至有些产品连原材料的成本都收不回来。

然而,那些大型企业从来不会因此而安分守己,对“全面覆盖”乐此不疲,图什么呢?图的就是所谓的占领货架空间、提高曝光机会以及市场造势需要等。

尤其,“长尾理论”来到中国后,那些企业更是找到了坚持的理由,把钱白白的烧在那里,白白浪费资源,并丧失真正的机会。

不过,没办法。大企业财大气粗,它的抛锚地漏都能撑死一大批人。所以,他们不在乎,对几千万、上亿元的亏损会无动于衷,就算烧钱,也烧得起。那么,我们的中小企业有这个能力吗?显然没有。

因此,面对萧条的经济环境,我们更应该懂得“细分”的概念,把有限的资源聚焦到你能做的细分市场上,以获取更好的回报。

3、产品定位

可以肯定,目前不管在哪个行业,做什么品类,选择什么市场,都避免不了若干个竞争对手同台竞技。这就是我们的“跟风”习惯所导致的。

因此,回归主业,聚焦细分市场,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你还必需继续聚焦。

那么,下一个聚焦点是什么呢?

就是产品定位。你也可以理解为品牌定位。

当你所选择的细分市场遇到多个竞争对手的时候,鲜明的产品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解决你能否取胜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跟风”和“贪婪”更是大忌,你必需走出一条与对手不同的路。

因为,消费者向来都是排斥雷同的,甚至蔑视追随者。如果你所提供的产品与对手一模一样,连外表、款式、颜色上都没有太大区别,他们就会认同“第一”,忽略“第二”,排斥“第三”和“第四”。

所以,我们做品牌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就是选择一个词(定位),重复一个词(坚持),占领一个词(获利)。

因此,在经济萧条时期,面对需求有所萎缩的现实,我们的企业更应该懂得这个道理,更应该把自己的产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彻底放弃“占领所有概念”的念头。

 

 

注:包.恩和巴图谈“企业过冬”系列-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