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刚出浴的美人”意象浅析

(2007-10-24 16:58:00)
标签:

我记录

感动瞬间

艺术赏析

分类: 我的作品
 

“刚出浴的美人”意象浅析

读过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一文的人都知道,作者在文中描绘了一幅绝美的荷塘月夜图。姑且不说文章的美丽所在,单就“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意象来说说我的思考。

执教十余年,手头的教材多次变化,对于“刚出浴的美人”这一意象,编者就似乎很难取舍。记得,第一次见到人教版《语文》课本中,就没有这一个比喻。我不敢妄测编者的意思。后来,在新的教学改革中,就勇敢地还原了原文,也曾引发人们的讨论。来广东,只有这五年,也见过两套教材,同样,这一意象出现在课本中,其它几个比喻,都有明确的相似点的分析,倒是各种教学参考不敢在这儿下一定论,今天,当我面对这一文章时,我不禁想到这一意象的精辟所在,不妨斗胆说说我的思考。

先来看看原文,作者在写过荷塘中茂盛的荷叶如“亭亭的舞女的裙”后,紧接着写到了荷花,原文是这样的:“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作者在这儿,没有单纯地写荷花,而是把它放在荷叶的背景中来写,用了一个“点缀”,将两者的美丽并举,荷花在荷叶的映衬下,美中之美,所以,下文中的“碧天里的星星”这个比喻就异常恰当了。不单单从描绘的荷花着眼来加以比喻,还兼顾了它的存在背景,真是美不胜收。荷花有的是开放的,有的含苞待放,姿态不一,所以,作者赋予它以人的美丽,开着的,姿态优美,如袅娜的美人,作者直接用的是拟人手法,所以这样描绘:“有袅娜地开着的”;而那些还未开放的,是“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多像十五六岁的美丽少女,还没有彻底地开放,而那种不胜娇羞之态更是形象可掬。在这样有着明月的晚上,这些洁白的荷花,泛着白光,不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吗?写至这里,荷花的神态可以说是充分地得以展示,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一个让人不好理解的“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呢?

其实,我们这样想,当我们写到一个没有加以修饰但美得惊人的美女时,你会想起什么?人们往往会这样加以描绘:“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一句话的意思是什么?那就是这个女人呀,太美了,美得让人想起荷花,从水中长出,就像是刚刚沐浴过一样,不用加以任何雕饰,就美不胜收。其实,作者巧妙的是,他借助逆向思维,从反面来还原这个比喻,由眼前的荷花想到的是出浴的美女了。效果不是一样吗?这个比喻中承载的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相似问题,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审美认同。所以,我认为,不能准确地理解这个比喻,是该从最基本的美学入手,好好反思一下了。

    当然这只是我的教学手记而已,不足登大雅之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