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惠公园的秋色
 (2019-12-08 16:19:52)
	
			
					(2019-12-08 16:19:52)		| 标签: 锡惠公园无锡秋色欧阳修杜甫 | 分类: 周边山水 | 
 
忽然想起仅在咫尺的锡惠公园,大致也是受到了朋友圈的影响,想起自己的公园年卡常常仅仅使用最初的一次,为了充分利用198元的年费,趁着秋日好时光,搭乘公交辗转前往锡惠公园。
 
虽然曾经多次前往,但是锡惠公园的美,还是出乎自己的意料。枫叶正红,银杏金黄,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有的三五聊天,有的摄影留念,有的饮茶品茗,有的看书下棋,秋日暖阳里,好一幅惬意景象。
 
中国文人笔下的秋大多萧杀悲凉,有名者莫过欧阳修传世名篇《秋声赋》,文章以秋声起兴,继而引出对每到秋来世间万物皆归于肃杀零落情状的描写,而后舒服了人事忧劳、生命凋萎的深沉叹息,反映出作者已经进入人事秋天的惨淡忧愁的心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清朝第一词人更有名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无不都是悲秋之句。近期甚至有学者云,“iu(ou)”结尾的汉字比较适合用来书写悲秋哀愁的诗句,比如:秋、愁、柳、酒、忧、又、踌、柔、游、勾等等。
 
秋声赋也好,虞美人也罢,秋在文人笔下被赋予凄婉忧愁的色调,主要在于作者心境,倘若心境不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春天一样可以变成李白笔下的“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也可以是杜甫笔下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言之,秋天也可以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所以,我认为唐朝刘禹锡的《秋词》说得非常有道理: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倘若今天你需要参加某项重要考试,你的眼里看到的一定是另一番景象,甚至空无,或曰都是:参考书。所以,旅者眼里的风景,不只是自然风光,更是自我心境的反照(诚然,一定程度上彼此互相影响)!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