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墓

标签:
钱谦益柳如是明末清初反清复明贰臣传 |
分类: 周边墓陵 |
说起柳如是,不能不说到钱谦益,反过来也是一样。二人的墓地也相互比邻近在咫尺,但不在一处。钱谦益的墓地不只是他一人,而是和他的家人一起,柳如是墓不在其中。
钱谦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学者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的盟主之一。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今张家港市塘桥镇鹿苑奚浦)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探(一甲三名进士),东林党的领袖之一。
崇祯十四年(1641)59岁时,迎娶23岁的名妓柳如是,当时致非议四起。婚后,钱谦益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两人同居绛云楼,读书论诗相对甚欢。
明亡后,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建立南明弘光政权,钱谦益依附之,为礼部尚书。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为礼部侍郎。而当时与钱谦益交好的河南巡抚和河南参政兵巡道俱誓不仕清相继绝食而死。
清顺治三年(1646)六月,钱谦益称疾乞归,返回南京,清廷令巡抚、巡按随时监视上报,携柳如是返常熟。顺治四年(1647),钱谦益突然被逮锒铛北上,关入刑部大狱。柳如是扶病随行,上书陈情,誓愿代死或从死。柳如是病中代他贿赂营救出狱,并鼓励他与尚在抵抗的郑成功、张煌言等联系。顺治六年(1649),表面上息影居家,暗中与西南和东南海上反清复明势力联络,屡冒杀身之祸。
钱谦益降清,本应为后世所诟病,但赖有柳如是的义行,而冲淡了人们对他的反感。清康熙三年五月二十四日(1664年6月17日)去世。乾隆四十一年(1776)十二月,乾隆帝亲诏钱谦益列传《贰臣传》乙编。
《贰臣传》的诞生背景是经历了清初的动荡之后,到了乾隆时期,满清政权已经建立百年,其统治已经非常巩固,乾隆帝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缓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识,达成统一思想,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的同时,下令编纂《钦定国史贰臣表传》即《贰臣传》。《贰臣传》分甲乙两编,共收录了明末清初在明清两朝为官的人物120余人,这些贰臣降清以后,又分两种情况:一是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二是毫无建树。因此,乾隆要求对贰臣们区分对待,将前一种人编入甲编,后一种人编人乙编。这样做反映了乾隆的精明之处,使乾隆继续坚持了忠君的标准,把效忠清朝的降官列入甲编,可以使这些人的后人感到乾隆通情达理,减少了抵触情绪。而对那些对明清都不尽忠的降官列入乙编,就更加证明了编辑《贰臣传》的必要,容易与汉族知识分子得出共识。
关联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