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迎来175岁生日
(2014-03-22 23:00:56)
标签:
ok诞生语言杂谈 |
分类: 他山之石 |
诞生于19世纪缩写潮
据《纽约每日新闻》报道,今年64岁的亨利·纳斯是纽约上城的一名退休英语教师,他在过去几个星期一直在街头派发倡导支持设立“国际OK日”的宣传卡片。“人们都会说‘OK’这个词。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个词语的来源。”纳斯说,“其原因可能是它使用太普及了,以至于人们忘记了它的来源。”
据报道,“OK”诞生于十九世纪的缩写潮中,后来跟它的手势一起红遍了全球。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末,在受过教育的年轻人圈子中有一个流行的做法,就是故意拼错单词并缩写这些词,然后在交谈中把这些缩写当作俚语使用。比如,他们会把“No
use”(没有用处)写成“KY”(“know yuse”),把“No go”(不行)写成“KG”(“Know go”)。
一般认为,“OK”诞生于1839年的波士顿。当时,《波士顿早报》幽默的编辑们在签署文章时会用“OK”或“oll
korrect”来表示“完全正确”(all
correct)。1839年3月23日,“OK”第一次登上报纸,出现在《波士顿早报》第二版的一段长话的中间。
此后,“OK”这个词语日渐深入美国人的生活,人们会在电报中用“OK”表示平安。《OK:美国最伟大词语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书作者艾伦·梅特卡夫表示,1969年宇航员奥尔德林在月球上说的第一句话就是“OK,发动机停止”。
美出口的最伟大单词
如今,“OK”已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词语之一,当然它也是美国对外输出的最伟大的语言之一。现代的短信息促使一大批缩写词诞生,比如BTW(by
the way,顺便说)、LOL(laugh out
loud,大声笑),但在文化关联性上它们都无法跟“OK”相比。例如,谷歌眼镜的语音启动是“OK,
Glass”,美国最著名的约会网站名为“OK Cupid”。
在联合国机构,每天都会正常使用6种语言,但翻译员们不需要将“OK”翻译成外交官的母语,因为每个人都懂得它的意思。